耶倫訪華真正目的何在?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4月4日下午抵達中國廣州,開啟六天訪華行程,距離她上一次訪華過去九個月,會見的人員也大致相似——5日、6日,耶倫在廣州出席中國美國商會的活動,隨後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展開兩天的雙邊會談,這是她此行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項安排;

7日耶倫北上至北京,與總理李強會面,下午則到北京大學與學生教授交流,晚上與中國財長藍佛安會面;8日,耶倫會見了中國前副總理劉鶴,以及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

值得一提的是,耶倫再次會見退休後的劉鶴。外媒認為劉鶴在卸下所有職務後,對中國政府有關經濟事務仍有很高的影響力,而劉鶴對美國的認識和經驗對北京極有價值。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九個月前,耶倫訪華主要傳達反對中美「脫鉤」的信息,建立和深化與中國新經濟團隊的聯繫,減少誤解的風險。

事實:美國並無作出任何「扭轉」中美貿易關係的改變,甚至可以視為加緊脫鉤,而中國則加緊為被歐美孤立而已作好準備,

九個月後,耶倫再訪華的信息是什麼?

美國將不會接受新興產業、即是內地也慣常稱為「新三樣」: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電池),如同10年前美國鋼鐵領域那樣,被獲得補貼的中國廉價進口產品摧毀。「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對其首要或優先產業提供大量補貼……中國的願望是在這些行業真正佔據全球主導地位。」所以就產能過剩的問題,與中國政府溝通,這些問題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生產商構成了威脅。

事實:誰不補貼?美國不也對本地生產清潔能源和芯片作出大量補貼、稅務優惠,以及政策上傾斜嗎?而且還在中國巳經減少、或政策完成才來提出?

真正起因:風口(正如小米雷軍也站的,肯定是風口: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飛)。

最特別的是耶倫解釋背後的邏輯非常奇怪,例如說對於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大力支持,產能大幅攀升,而中國國內需求疲弱,因此行業出現過度投資,商品價格被人為壓低,當這些產品出口到歐美,當地企業的生存將陷入困境,如同十多年前,中國鋼鐵席捲全球市場一樣,中國今天的經濟體量太大了,採取的行動可以改變國際價格,可能讓美國和其他國家公司的生存成為問題。

過去十年,「中國鋼鐵席捲全球市場」對市場造成損害了嗎?起於中國基建、亂於國際關係,現在不也因為要搞基建也就令美國重回活躍了嗎?中國電動車真的便宜嗎?在中國市場的確如此,但外溢嗎?當然,的確是擋了Tesla的路,但沒有中國新三樣生產能力,電動車能起來嗎?

為什麼是新能源而不是其他產品?關鍵在於「新」。

耶倫真正來華原因?賣美債?中斷俄「輸血管」?還始終是一場戲?

兩次訪華,耶倫都警告中國企業應避免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援助或協助,否則將面臨美國制裁。但中國肯定不會作出明確反應,不但因為部份企業早已因為對俄或對伊貿易,而被列入美國的制裁名單,中俄關係更密切,以目前形勢對中國更有利。

中俄關係對兩國有多重要呢?烏克蘭戰爭爆發後,西方對俄羅斯嚴酷制裁,但是2023年中俄貿易卻達到創紀錄的2401億美元,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量增長了46.9%,俄羅斯經濟2023年居然在戰爭情況下增長了3.6%, 如果沒有加大中國貿易來填補,俄羅斯肯定要困難得多。俄羅斯與中國關係,也抵消了日本和印度帶來的麻煩。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