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發現,隨著交友程式和婚介網站大行其道,預料情人節期間部分歹徒會利用機會,結合人工智能誘騙他人上當。專家提醒民眾仔細觀察蛛絲馬跡,避免愛上機器人之餘還要破財。
CBS報道,人工智能的生成聊天工具面世後,令相關的騙案更加猖獗,不法分子往往欺騙感情,然後以不同藉口遊說當事人匯款。網絡安全公司Arkose Labs發表報告,發現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間,交友應用程式的機器人攻擊個案增加了20餘倍,導致各個平台出現大量虛假信息。
專家表示,騙徒會以漁翁撒網的策略,同時設立大批賬號,然後填寫虛假的個人信息,註冊成功後每個賬號就如同陷阱,等候不虞有詐的單身人士上鉤,一旦騙取對方信任後就會嘗試騙財。
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統計,2022年有近7萬人遇到網絡感情騙案,損失金額合計高達13億元。巴克萊銀行的研究也顯示,51至60歲的民眾尤其是高風險一族。
專家建議民眾若要識別騙徒防範上當,可以注意幾個跡象。首先對話信息過於正式或通俗,都反映信息可能來自人工智能,一旦出現這個情況,當事人可將對方留言複製,然後經網上的檢測工具確認。此外,網民也需留意對方的口吻是否前後一致,如果對方的語氣突然變化,便可能涉及騙案,原因是同一個詐騙賬號可能由幾個人同時經營,彼此之間會輪班操作。第3個重點是騙徒往往來自海外,若有人深夜發送信息,但又宣稱在同一州份的話,這點就相當可疑。
專家又說,騙徒會以網絡照片作為個人頭像,民眾若發現對方外型特別亮麗,便可上網查證。最後對方若要求匯款,基本上可以確定是騙局。
安全機構提醒民眾,日常應保護個人私隱,使用較可靠的平台,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必要時可以搜索對方的姓名、信息等背景資料。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