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居為照顧長者提供好貼士

有老人家的家庭常有各種關於照顧長者的困惑。 安樂居社區客戶經理朱冠同依照長者的健康狀況,把照顧長者家人分成三個階段,並深入探討各階段要注意的事項。

首先朱冠同提到,雖然許多家人尤其是以孝為先的中國人都想自己在家親自照顧長者家人。 但實際上,家人未必完全明白照顧長者的情況,也未必完全知道照顧長者最好、最適合的方法。長者的情況,第一階段為五十五歲或以上,身體很好本身可以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出入行動也方便。 這些類型的長者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是需要家人的照顧。 朱冠同提議家人要定時與長者溝通,因為表面上他們的身體很好,沒有大問題,可是到了某個年齡,身體機能的轉變速度會變得很快,所以家人需要定期與他們溝通,了解一下最近他們的身心和生活情況。 另外,要留意長者的醫療報告和藥物的改變。 有時候長者看醫生得知身體狀況有變化後,未必會跟家人說,或長者未必定時依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 另外,家人可以為長者安排一些適當的社交活動,確保他們會定期外出與朋友聚會交流和互動。

進入第二階段的長者行動沒有那麽自如,例如走路開始要用拐杖,記憶力也開始衰退。 身邊有進入這個階段的長者的家人最好每天與長者溝通。 不一定要每天到他們家探望,但也要打電話給他們,或是在他們家裡按裝一些視像器材,那麽就可以每天看到他們。 就算在電話的談話中,家人也可以留意得到長者的反應是否變慢了,談話的內容會否變得奇怪。 在談話當中會顯示出長者是否在心理狀況上出現問題的警號。 當然在慰問和談話之中,得到家人的關心,長者的情緒也會得到舒緩。朱冠同建議家人可以為長者設計一些適合的活動和運動時間表。 在這個階段的長者未必能夠安排自己的時間表,又或者因為行動不太方便就不想外出及運動。 保留社交圈對長者的身心健康都很重要。 家人在這方面需要多給予支持與鼓勵。 家人也可以與社區組織合作,讓長者到日間護理中心參加活動和認識新朋友,與其他人有互動,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第三階段的長者可能需要二十四小時的照顧。 最理想的情況是每天有人陪伴在長者的身邊和照顧。 如果家人本身負起這個責任,不但要每天在家照顧,還要學習如何照顧長者。 家人要學習和接受訓練的課題包括當長者跌倒的時候,陪伴在旁的家人應該如何處理。 再者,長者每天什麽時間適合做什麽事情。朱冠同提議家人不要自己猜想或只是上網去找照顧這個階段的長者的資料。 他建議,在保持長者身心健康為大前提,讓專業人士去對長者的情況作出評估和製定照顧的計劃。

最後朱冠同提到,照顧長者的家人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照顧老人是很不容易、不簡單的事情,身心皆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尤其照顧第三階段的長者,照顧者本身必須留意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的變化,並盡力保持健康。 如果身心未能舒緩下來,就不要勉強去照顧長者,因為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朱冠同極力建議,家裡有進入第三階段的長者的家人應與專業人士合作,而安樂居便是其中一個能夠提供長者服務和支持的機構。對安樂居所提供的居家護理、醫療、送餐、接送或物理治療等服務有興趣的民眾,可致電華語專線1-866-211-1578 TTY:711 查詢詳情。

 

(本報記者特約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