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先民安息處清掃荊榛重立碑

中華總會館贈予荷蘭坪歷史學會兩萬元修建華人公墓。記者蘇婕雅攝

荷蘭坪淘金歷史學會理事長佛格特展示華人公墓因經歷野火,只剩下鐵釘標記。記者蘇婕雅攝

伍璇燦商董(左)不利於行未能前往中華會館,荷蘭坪歷史學會在伍氏公所接受寧陽會館的支票。中華總會館提供

荷蘭坪華人公墓所在位置。荷蘭坪淘金歷史學會提供

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

駐美中華總會館3日舉行支票贈予儀式,總董黃國康把兩萬元支票贈予荷蘭坪(Dutch Flat)歷史學會代表,用於修葺昔日淘金時代遺留的華人公墓,保留華人移民早期歷史。

荷蘭坪(Dutch Flat,台山話「匿治伕力埠」)是北加普萊塞縣(Placer)一個未建市地區,在州府沙加緬度東北約60英里, 1851年加州淘金熱時代建立為淘金小鎮,吸引大批華人移民,在當地建成一個繁榮的唐人街。在鼎盛時期,荷蘭坪有6000名居民,其中35%是華人。

2019年,荷蘭坪淘金歷史學會(Golden Drift Historical Society)著手重整荷蘭坪的華人歷史,其中一部分涉及修復一個埋葬300多個華人先民的公墓。

中華總會館捐贈的兩萬元將用於清理公墓中倒下的大樹等雜物,建設一個適當的紀念碑來標識此墓地,便利來此憑吊的華裔後人。

參加支票捐贈活動的還包括寧陽總會館李璨桐主席、合和總會館謝躍池主席、華埠歷史文化協會共同主席陳景鴻、荷蘭坪歷史學會理事長佛格特(Thomas Fugate)和歷史學家李萱頤等。

「這些華工來到荷蘭坪進行修建鐵路和金礦開採的工作,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即使已經往生也應該受到尊敬。」荷蘭坪淘金歷史學會理事長佛格特表示,「公墓曾經發生野火,令木製的墓碑燒毀,每個墓地如今只剩下一到兩顆原本釘在木碑上的鐵釘,經過用金屬探測器搜索,才發現了這300多個墓地的所在位置。這些墓地自 1970 年以來就沒有被修整過。感謝中華總會館的慷慨捐助,讓後人得以憑吊華人先驅。」

本次捐款包括:寧陽總會館捐贈的1萬6千元,合和會館2千元;陽和會館1千元;人和會館1千元。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