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阿根廷可能實行的「美元化」政策?(下)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回頭說米萊當選了的阿根廷。阿根廷始終不是小國,在南美洲是個幅員遼闊的大國,也是拉美文化中的大國。阿根廷出過很多知名國際級作家,例如博爾赫斯(Luis Borges);阿根廷足球也在世界足球界佔重要地位。如果未來阿根廷真的走美元化的方向,是當下走「去美元化」的逆流,這個逆流對拉丁美洲的衝擊應該不是小事,甚至會干擾百年大變局的流向。所以,一定要小心,很多宏觀分析於中短期存在不容忽視的突變。

當然,米萊的提議未必能輕易落實。因為在米萊當選之前,阿根廷就有200多名經濟學家聯署了一份宣言,反對他在競選時提出的美元化計劃。那批經濟學家認為,阿根廷不應放棄自己的貨幣主權——這是在1990年代阿根廷努力的方向。那批經濟學家擔心,貨幣美元化會令外國投資者、尤其美國很容易就以低價收購阿根廷公司及國有資產。而事實上即使是上面提過的那些小國,用美元代替本國貨幣的初期,會有物價飆升等的陣痛期。小國的經濟體量比較細,陣痛期可能短一些,那批經濟學家擔心像阿根廷這種經濟規模的國家,陣痛期的混亂會有多亂沒有人知道。所以米萊現在真的當選了,但日後是否會行美元化政策,要看實際發展才知道。

最後談阿根廷的國債。知道阿根廷的國債有多嚴重,就會對米萊能否扭轉阿根廷經濟的劣勢不抱太大希望。根據《經濟學人》的數字,阿根廷的國債主要來自IMF,我會附那篇文的連結給大家。阿根廷有向中國借錢,但更根深柢固的債主是IMF。《經濟學人》那篇文是將IMF看成彷彿是受害者,用可能收不回貸款的角度去談IMF。可是,知道IMF如何運作的人都知道,IMF經常用借錢去奪取一個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主權,甚至用長期、不斷放債的方式令一些國家像借大耳隆、高利貸般,最終令債務滾雪球,要賤賣國有資產來還價。簡言之,阿根廷是死在IMF不斷借錢的手上。由幾十億美元,放貸至幾百億美元,還利息已足以壓垮阿根廷的財政。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8年向阿根廷放出最大的一筆貸款——570億美元。事實證明,這筆錢根本對改善阿根廷的經濟毫無幫助。而去年批給阿根廷的貸款,利息更高達貸款額的8%。新任總統米萊面對的困難非常大。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美元化、與去美元化,對拉丁美洲來說是來來回回的過程。

早在199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上美元化程度偏高的地區。很多拉丁美洲國家都用美元取代本國貨幣成為該國的流通貨幣。可是,當時的阿根廷反而去美元化。在經濟比較好的1990年代,於1999年前後,成功以自己比索為流通貨幣。

及後,在踏入2000年的頭十年,拉丁美洲的美元化程度在部份國家呈下降趨勢。阿根廷又一次相反,反而開始多用美元。當中的原因與該屆阿根廷政府開始向IMF借錢、尋求援助有關。也自當時2000年開始,阿根廷以IMF的新債償還舊債來渡日。於是對阿根廷也好,以及其他也向IMF借錢渡日的國家也好,因為涉及龐大的美元國債,對他們而言,美元化的去留,不是一個政治決定,是很實際的經濟和金融考慮,背後有一個美元債務的包袱。

我們知道古巴現在由很想為巴西及南美洲出力的盧拉任總統,而阿根廷當前的不穩定,會對整個想改弦易轍的南美洲有多大衝擊,值得留意。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