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第二次試射星艦(Starship),再度以失敗告終。火箭18日發射升空後,由於超重型推進器在抵達太空後爆炸,仍繼續飛行的太空船升空約11分半後,確認完全失去訊號,SpaceX被迫啟動自毀系統炸毀星艦。
星艦在當地時間18日早上7時許發射升空,在墨西哥灣上空劃出一道弧線。這次試射從美國得州博卡奇卡(Boca Chica)附近墨西哥灣的星際基地(Starbase)展開,任務目標是將星艦送入接近軌道的太空,穿越地球大氣層,然後濺落在夏威夷外海。試射原定17日執行,但在最後一刻因需要更換飛行控制硬件而延後一天。
此次試射原定飛行90分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SpaceX本次測試雖未完成任務,但與4月的首次失敗試射行動相較,這次星艦的飛行距離更遠,且上一次星艦並未與超重型推進器成功分離。這一次是在飛行大約2分半後,星艦啟動引擎,並透過稱為「熱分級」(hot staging)的全新方法成功與推進器分離。不過超重型推進器在脫離星艦後開始失控翻滾,不久後在墨西哥灣上空爆炸,而星艦飛行器仍繼續飛行。
星艦升空後約8分鐘左右,整個任務控制中心響起歡呼聲。此時星艦的引擎即將關閉,太空船也準備進入地球軌道。但在發射升空後9分鐘,SpaceX明確表示,已失去星艦的影像訊號。升空約11分半後,SpaceX確認完全失去訊號。這表明星艦」未按計劃飛行。SpaceX的直播主持人印斯布拉克(John Insprucker)隨後證實,SpaceX被迫啟動自毀系統,在墨西哥灣高空爆炸,以免它偏離航線。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道,SpaceX的網絡直播可以看到,星艦似乎是在距離地表大約148公里的高度爆炸。SpaceX強調,由於「熱分級」被視為試射行動中最困難的一部分,因此在他們看來,這次測試是成功的。
這個任務達到至少4個預定目標或出現亮點:升空離地、第一、二級分離、首次進入大空及搭載星艦的「獵鷹9號」火箭達到最大動壓點(Maximum dynamic pressure,Max Q)。Max Q是航空航天工程學的術語,表示在諸如運載火箭及探空火箭等飛行器達到最大動態壓力的點。Max Q也是此類飛行器設計中的重要因素,因其空氣動力結構載荷與動壓成正比,對飛行器飛行包線構成限制。也許正因這樣,SpaceX創辦人馬斯克的試射後「第一推」並無表現氣餒,但只簡短對隊伍表示祝賀。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也向SpaceX表達祝賀之意,指試射取得進展。星艦是可回收重復使用太空船,今年4月首次試射時失敗,在升空後幾分鐘爆炸,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工程師指,事後對對系統進行了過千項改動。SpaceX一直想要打造一款多功能巨型太空飛行器,希望能在2030年之前替NASA把人類和貨物送上月球,最終前進火星。
若這次試射成功,將是實現抱負的重要一步。而此次星艦試射失敗,可能拖累美國「阿耳忒彌斯」(Artemis)載人登月計劃,無法按期在明年11月實施。美國登月計劃中,星艦是最關鍵三個部分之一,缺一不可。▍本報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