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提出,在以巴衝突結束後,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應在單一治理架構下重新統一,最終由重整後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負責領導,以色列不得重新佔領、封鎖或圍困加沙,亦不得強迫巴人離開。
拜登18日在《華盛頓郵報》發文,指停火並不能達至和平,只會讓哈馬斯武裝分子重整旗鼓,再次發動襲擊,華盛頓的目標不應是單純制止今輪衝突,而是永久結束戰事,強調兩國方案是唯一出路。
拜登又重申支持以色列自衛,但同時呼籲以色列尊重人道法,並盡量減少平民傷亡;他又透露,正準備向襲擊約旦河西岸平民的極端份子,實施簽證禁令,指一直有向以色列強調,必須停止針對約旦河西岸巴人的極端暴力行為,並追究相關責任。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拜登的建議有保留,質疑在以軍完成行動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並無能力承擔對加沙的責任。他早前曾表示,在今輪衝突結束後,以色列在可見的將來,都會保持對加沙的軍事責任。
內塔尼亞胡18日還否認與哈馬斯達成釋放人質協議。哈馬斯上月7日突襲以色列,造成約1200人死亡,並擄走約240人。以色列傳媒報道,戰時內閣正考慮由卡塔爾斡旋的協議,爭取被擄走的婦孺獲釋,條件是以色列同意停火數天,以及釋放數十名被囚禁的巴勒斯坦人。
內塔尼亞胡在記者會上指很多報道不實,強調至今沒有達成協議。
在耶路撒冷,部分人質家屬與數千名支持者遊行,呼籲以色列政府確保人質重獲自由。
對此,白宮中東事務協調官麥格克18日表示,除非加沙武裝分子扣押的以色列人質獲釋,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不會出現「明顯休戰」。法新社報道,麥格克在安全會議中表示,「人道主義救援和燃料的激增、暫時休戰……只要(以色列)人質獲釋就會發生。」
另一方面,法國總統府也表示,總統馬克龍也與埃及領袖討論人質問題。他表示,鑒於遭俘虜的人當中有8人是法國籍,立即釋放人質是「法國絕對的優先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