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協進社總裁峰會 商界代表籲中美增加溝通

華美協進社昨(3日)舉辦第19屆總裁峰會,邀請商界領袖就目前中美關係緊張對商界和兩國及世界前景的影響進行研討。很多發言者都認為中美關係的緊張狀況很多是由誤解造成的,只有兩國增加交流和溝通,才能消除誤解。

這次峰會召開的時間正趕上中美關係走低,同時中國經濟呈現疲軟態勢,引起商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更深擔憂,大會也因此將主題應景地定為「干擾之外」(Beyond Disruption)。中美駐紐約總領館總領事黃屏在致辭中說中美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脫鈎。他呼籲商界幫助中美關係回到正規。紐約州長迪納普利在致辭中表揚在紐約州的中國和華裔企業對本州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

在研討轉節中,很多商界代表都表示,增加交流消除誤解是中美兩國目前最重要的任務。疫情之後外企紛紛離開中國成為媒體焦點,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說,外企離開中國很多是為了增加供應鏈的多元性,是經濟決策而非政治決策。而國際企業想要在全球有競爭力,必須進入中國市場。為降低供應鏈風險移出中國是必要的,但對美國企業不利,因為美國公司離開中國,其他國家的公司必然會進入搶佔中國市場。

他也說,疫情期間很多人不能去中國,只能依賴媒體報道,因而一些印象是偏頗的。而華府的政客又大多將中國看作對手,使得大環境變得很政治化。他說只有增加中美對話才能緩解這種情況。

萬象美國公司總經理倪頻說,中美對對方的理解很多都基於主觀印象,與現實嚴重脫節,比如最近一條中國禁止政府官員使用蘋果手機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但其實中國政府根本沒有這樣的禁令。他說中美間的一大誤解是美國認為中國想要重建世界秩序,而中國認為美國想阻撓中國發展。他也說交流溝通最為重要,只要讓人們看到彼此瞭解彼此,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說中國目前經濟出現的問題主要來自於地產行業的低迷,之前的抗疫政策,政府對網路科技公司的監管,以及美中關係。其中每一個問題單獨來說都是可以解決的,但綜合在一起很難迅速滅火。他說,美國今天對中國的忌憚並不奇怪,當年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時美國也很緊張,這也是人性使然。但現在中國已經發展壯大,兩國需要重新找到平衡。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華美協進社總裁峰會上商界代表研討中美關係對經濟的影響。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