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領齊感激范士丹對華埠貢獻

前來憑弔范士丹、寫留言的民眾。 記者黃偉江攝

范士丹(拉繩者)任三藩市市長期間為華埠花園角街(現名林華耀街)路牌揭幕。 本報資料圖片

1982年,華協收購和修復的一個散房項目,企李街657號Clayton Hotel剪綵。時任市長范士丹(右二)和華協創辦人翁錫智(Gordon Chin右三)出席。 華協中心資料圖片

1981年,在華埠警崗開幕式上,李兆祥(左一)與市長范士丹、警察局長Frank Jordan參加剪綵。 李兆祥提供

左起:范士丹市長、朱鎔基總理、李焯宗當年在北京。李焯宗提供

本報記者黃偉江彭詩喬三藩市報道

三藩市資深聯邦參議員范士丹東岸時間周五凌晨2時左右(三藩市周四晚11時)在華府逝世。三藩市華人社區紛紛表示哀悼,回憶范士丹畢生貢獻。

華協中心周五發表聲明,向范士丹親人表示哀悼,讚揚范士丹在聯邦、加州、三藩市和華埠都是開拓者。

前華協中心行政主任方小龍牧師對本報說:「我很愛范士丹市長、參議員,因為在她之前,我沒在華埠見過甚麼市長。她來參加許多華人社區的活動,包括華協中心的住房項目、剪綵等等。」方小龍說,在沒有人關心華埠的年代,范士丹關心和關愛華埠,她支持和參與華埠的活動,幫助了許多人,「華埠應該感謝她。」方小龍指出,對華埠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國際酒店(International Hotel),由於華埠靠近金融區,當年的原計劃是拆除國際酒店,建設高樓大廈,長者被逼遷,時任市長的范士丹幫忙保住了長者住房。2005年國際酒店重建後,范士丹參加了剪綵儀式。

方李邦琴深表崇拜敬仰

方小龍說,范士丹在三藩市面臨悲痛的時候站出來,展現了冷靜的頭腦和強大的領導力,「我喜歡她的工作風格,非常實際,她非常真誠善良。」

「范士丹是十分偉大的女性,是女性的榜樣。」知名僑領方李邦琴昨天在三藩市市政廳接受本報採訪時表達對范士丹的崇拜與敬仰。「她對中國非常友好,1982年,在她任內落實了三藩市與上海友好城市關係,我兒子方以偉生前也曾是三藩市與上海友好城市的主席,歷任上海市長都來三藩市參觀過。」方李邦琴表示,中美關係正逐漸解凍,她身為亞太經合組織三藩市會議委員會委員,期盼習近平主席能出席在三藩市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並與拜登總統會晤,相信對改善、穩固中美關係帶來積極且重要的作用。

認識范士丹超過52年的知名僑領李焯宗表示,范士丹對華人非常好,在任期間,積極推動236個單位的長者家庭公寓美麟園落戶華埠。范士丹競選市參事期間,李焯宗作為競選團隊的共同主席,經常陪同范士丹深入華人社區,看到她很受華人社區歡迎;勝選後,她兌現競選承諾,每年春節她都出資在皇后酒樓舉辦春宴款待僑界;每年元宵在華埠舉辦的花車巡遊,范士丹從未缺席,在巡遊隊伍里與民同樂;范士丹積極推動美中關係,李焯宗曾陪同范士丹走訪香港、上海、北京、台灣等地,還受到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的宴請;范士丹出任市長期間,長袖善舞,積極撮合華人社區各方力量,推動大家團結合作、和諧共處。由於她經常走訪華埠,當地不少中餐館的特色菜,她都知一、二。

郭麗蓮感恩反對反華政策

三藩市高等法院退休法官郭麗蓮說,范士丹的去世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損失,「她是華府有勇氣公開反對反華政策的聲音。」郭麗蓮回憶,范士丹擔任三藩市市長後,建立了三藩市和上海友好城市關係,任命她為委員會成員。范士丹曾與現在的加州州長紐森及郭麗蓮等人一起前往中國。郭麗蓮還分享,她的兒子上六年級時,在一次學校選舉中失敗,心情非常低落。范士丹告訴他,「你知道我在贏得選舉之前輸過兩次嗎?所以不要放棄。」

華埠街坊會主席李兆祥回憶與范士丹42年的交往:1981年,他被時任市長范士丹委任為三藩市-台北市姐妹市主席,在任期間,時任台北市長李登輝,送給三藩市一座涼亭「金門亭」(Golden Gate Pavilion),李兆祥義務負責金門亭的監理工作,經過6個月順利完工。禮尚往來,范士丹市長希望三藩市也回贈台北市一份禮物–兒童遊樂場。但是,市府無此預算,李兆祥籌得約3萬5千元,同年,遊樂場落戶台北市青年公園內,至今仍服務社區。

1981年,范士丹市長委任李兆祥為三藩市人權委員會委員。當年,范士丹市長到姐妹市東京訪問,看到當地街頭普遍設立警崗,對社區安全起到積極的作用。市長回來後,計劃在市內設立警崗。原計劃第一個警崗落戶在日本城,但日本城的商家遲遲無回應。市長把任務交給李兆祥,他籌得1萬元的經費,以中華總商會的名義捐贈給市警察局。於是,三藩市第一個警崗出現在華埠都板街與積臣街(Jackson St.)之間。

李兆祥說,警崗對改善華埠治安行之有效,當時,有很多後備員警來華埠警崗幫忙。警崗在華埠屹立超過十多年,對幫派犯罪起到阻嚇作用,也成為華埠街頭一景。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