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先鋒投資人李小麗:投資者的最高境界就是為全人類謀福祉

最近,一直處在世界生物制造和發現領域領導者地位的美國馬薩諸塞州,已經進入到了以處方藥生產及其開發尖端療法為主的生命科學繁榮的下一階段。對此,十年來一直長期關注生命科學領域的中國青年先鋒投資人李小麗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不僅為馬薩諸塞州本土也為包括中國投資人在內的世界生命科學創投生態圈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而且更加彰顯了投資者的最高境界就是實現為全人類謀福祉。

為何美國的創投生態圈會引起中國投資人的緊密關注?李小麗認為,理論上說,投資人不應該受到地域限制的,投資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為全人類謀福祉。但是,要達到這一最高境界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的。投資的本質就是要賺錢。在這過程中,投資者將會利用各種結構性的機會實現這一目標,在完成投資回報使命基礎上,進而實現為全人類謀福祉的最高投資境界。

記者了解到,目前李小麗掌管著多個投資平台,多年來在創投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並成為中國青年先鋒投資人。縱觀李小麗十年的職業投資人生涯,她正是踐行實現投資價值回報與為全人類謀福祉的先鋒投資之路!

在創新創業風潮中成為優秀投資人
2014年,作為一名1980年代出生並成長的青年,李小麗正式加入一家天使基金任投資總監,開始了她的職業投資生涯。此前,李小麗與眾多成長起來的投資者一樣,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十年時間內,先後在不同產業領域的企業經營平台上得到了充分鍛煉。

2003年,李小麗從暨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畢業,進入到了一家具有跨國公司背景的Caterpillar廣州公司工作。在工作了四年後,她又先後在軟件和教育公司分別工作了三年。在企業工作的十年中,正好與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節奏合拍。雖然是一名工科畢業專業背景,但是在後兩家企業崗位上則是先後負責企業兼並(賣方)或並購(買方),實際從事著企業投資發展業務。這也是她之後成為職業投資者的深厚基礎。

縱觀近十年來的中國的創新創業歷程,李小麗投身於創投圈,正好趕上了當時創新創業的風潮。在這股風潮中,從中國各大高校畢業的學子才俊到各研究所、海歸等各路青年,成為了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關注並投資於青年創新創業項目,自然成為了李小麗投資的焦點。

「對於任何一位創業者來講,找到專業的投資機構,不要說成功了一半,但事實上避免了很多坑,少走很多彎路。」一位曾經在創業之初得到李小麗的天使投資如是評價道。

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是中國創投風潮的一個重要亮點。李小麗所率領的投資團隊自然在尋找這群創新創業的生力軍。於是,在眾多高校創新創業項目中,最終李小麗選中了一所知名大學的導師及其研究生所組成的師生團隊項目。該項目是一個關於聲音檢測的硬科技項目。盡管該項目最初卻還是一個創新創業的點子,沒有具體的創新產品,但是,李小麗憑著對於科技創新投資的獨到眼光與智慧,毅然地進行了最初的一筆投資讓其開發產品。此後,該項目創新產品在資本的力量推動下,成功面市。隨後接下來的幾年時間直到現在,李小麗及其投資公司一直陪伴著該項目不斷成長。目前,該項目產品已經在工業和商業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市場應用。作為一個投資項目來說,這是李小麗投資職業生涯的諸多案例之一。

伴隨著中國乃至世界的創新創業與創投風潮,李小麗率領投資團隊相繼在不同的產業領域內投資了諸多創新項目,使得項目企業得到高速成長,自身投資也實現較好回報。

於此同時,李小麗的職業投資的價值回報和社會責任貢獻也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同與嘉獎——先後榮膺2016年億歐網新銳投資人獎、中合會2016-2017年度80後風險投資家、不凡商業2018年度40歲以下卓越投資人獎、鉛筆道2019年度影響時代的青年投資人TOP30獎。此外,李小麗還成為2018-2023年廣州市番禺區金融產業高端人才和創業導師。

著力踐行實現持續發展投資方法論
讓投資人持續地出資是投資人第一要務。這是李小麗的投資實踐經驗總結。她認為,在整個創投生態中,投資者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如何讓投資人持續地出資?只有讓出資人持續出資,才能夠實現創業者的願景,也能夠最終讓投資人實現投資回報。她明確指出,在現有中國的科學基礎薄弱的環境下,要讓投資有好的回報,最好的投資模型就是國產替代。在未來的五年到十年,國產替代是可以幫助創業者和投資人持續賺到錢。當隨著科學基礎日益雄厚,國產替代的邏輯不再存在的時候,投資人則將要投資到為人類謀福祉的顛覆性的創新項目,以實現創新企業與投資人的雙向持續發展。

李小麗的專業背景是理工科的生物與食品科學工程,如果投資生物類的項目,那是最符合其專業的。但是,她認為,目前支撐中國工業最為基礎的芯片產業卻是非常薄弱,需要大力發展並投資,這是一個投資周期的行業發展起點。對此,作為新銳投資人,李小麗便將自己的投資領域充分聚焦到了基礎工業和信息產業並先後成功投資了相關幾家重點龍頭企業項目。

充分把握投資行業的周期性發展規律,是李小麗職業投資的一個成功方法論。她認為,過去的五年,生物科學行業在中國泡沫過大,但在全球範圍內來說,生物科學行業卻不存在泡沫而是一個巨大發展機會。這給只能在中國國內以人民幣投資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來說,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同時,在中國股市二級市場上,對於生物科技行業也是並不買單。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國家政策對於生物科學並非是十分緊迫的優先選項。面對這種創投環境,投資人會偏向以國家政策為導向。

縱然如此,李小麗率領的投資團隊充分結合行業發展周期及其國家政策導向,堅持走出了一條基於推進中國基礎工業產業發展和實現人類福祉相互結合的特色投資之路。

一方面,積極尋找基礎工業和信息行業需要迫切起步的創業項目,並且要求每個投資標的企業和項目都能夠對標國際行業龍頭企業標準,乃至趕超。

另一方面,匹配專業背景投資值得長期關注的生物科技行業。李小麗曾經投資了一家全球領先的運用原位神經再生技術治療神經損傷和退行性疾病的創新性生物科技公司,在美國和中國設有子公司。其創始人陳功是美國華人教授、國際著名再生醫學專家,高管團隊來自於全球知名藥企,擁有豐富的產業化經驗。李小麗認為,投資諸如這樣的項目將會實現為人類謀福祉的願景。

李小麗的這種投資戰略戰術思維,既實現了在工業類對標國際市場的投資創新項目的價值回報,又提前布局了為人類謀福祉的生物和食品科學行業的長期投資。

以國際化視野投身到國際創投生態中
李小麗著力踐行持續發展投資方法論時,積極探索著如何突破自己投資中國區域上的限制,真正投身到國際化的創投生態中。她認為,投身國際創投生態圈,就是要加強關乎人類福祉的投資項目的落地,從而更好地施展自己投資的成功經驗,以追尋並實現自己作為投資人的最大願景。

事實上,李小麗的投資實踐已經具有兩大國際化特色經驗。一是投資工業產業類的成熟創業者項目,實現國際化地域上平移。她通過投資在國際具有先進技術和完整產業的頭部企業,實現企業產品市場平移到了中國,對接中國巨大的空白市場、資本和相關政府資源,充分利用地域上差異化優勢,實現國產替代。她的這類投資項目,具有國際化的產業背景、先進技術和中國巨大空白市場三大投資要素特征,充分保持了國際化的先進研發技術及其產品叠代、以及國際化資源優勢。這類地域平移投資,使得國際化的產業項目實現了與中國巨大市場相結合,給兩者創造了財富價值。

二是投資中國國內優秀的青年創新創業項目,最終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李小麗作為一位青年投資人,她始終聚焦中國高校研究生、教授團隊等優秀青年的創新創業項目。在投資的過程中,先後對技術、銷售、供應鏈、市場投放、最終到國際化實行整個創業孵化。李小麗認為,這些青年創業團隊,具有良好天賦和巨大的好奇心,這是他們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投資人關鍵任務就在於對其商業化環節充分對接市場資源,讓他們逐步成長壯大,最終朝著國際化方向在海外設立工廠,全面拓展海外國際化市場。

隨著這種國際化特色投資實踐,李小麗對於中國、美國乃至國際創投生態圈有著自己的深刻認識。她認為,在中國近二十年的創投生態發展過程中,的確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特色之路。

首先,中國投資人主體力量已經從第一代得益於中國國際代工生產和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的老一輩投資人成功過渡到目前第二代得益於科技創新而成長起來的青年投資人。中國年輕一代投資人更具有深厚專業背景和國際化視野,這將會更好地把握時代的投資規律與機會。

其次,中國創投生態中國家政策因素的優勢力量,的確形成了一定創新創業及其投資的巨大發展,但是基本上還需要形成市場導向力量。比如,中國政府政策主導下的光伏產業市場占據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

其三,中國創投生態圈的競爭態勢激烈,亟需從無序競爭中匡正,著力避免造成創新創業及其創投資源的巨大浪費。例如,當一項新技術出來之後,會湧現出幾百個創業團隊來相互爭奪這一技術的市場份額,相繼也就造成眾多的投資跟風投資,這種無序的競爭結果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這是中國創投生態圈迫切需要改變的投資觀念。

李小麗認為,對比中國特色,美國創投生態圈優勢更值得學習借鑒。她說,美國創投生態圈整體上呈現有序、自由的態勢。美國的商業化市場經濟走過了二百多年,形成了其一套較為完善符合市場規律的投資價值觀和投資邏輯。

比如說,當一項新技術出來之後,美國的創投邏輯是很清晰的,一般只有幾家投資機構聚焦進行投資,創新創業者就可以面對較為少數的投資者專心進行創新創業,其行動也不會變形,只需要安心創新,而且投資機構者還一直陪著他們一起成長。這種良好創投生態,往往更容易實現成功,實現真正能夠帶來巨大市場的創新產品。同時,這種良好的創投生態更是能夠實現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福祉。

如何去營造乃至對標國際化良好的創投生態?李小麗認為,在創投實踐中,只要充分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就能更好地創造市場投資的價值,並實現創新創業及其投資的各方願景。其中,人才是一個關鍵因數。

「不過,全球創投圈仍然缺乏人才!」放眼國際創投生態圈的發展現狀,李小麗對此深刻評價說。她認為,除了猶太人投資群體外,目前包括中國、乃至美國在內的國際創投生態圈中,都普遍存在創投人才的缺乏問題。這種創投人才資源的缺乏,對於科技創新的發展是不利的。

十年來一直關注科技創新的李小麗進一步分析說,作為一名職業投資人,如何衡量和促進科技創新?這需要作為具有深厚專業乃至跨界背景創投金融人才,首先要對科技創新給予更多的包容度,其次要放大投資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的創投體量,有多大的創投體量就有多大的創新力量。促進科技創新,是全球國際化創投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美創新時報2023年8月3日波士頓訊/記者溫友平

中國青年先鋒投資人李小麗。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