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盲人重見《光明》堪比華佗轉世 王明旭醫生一路超越成就華人楷模

22日,以華人王明旭醫生為原型的好萊塢大片Sight(暫譯《光明》)的提前觀影會暨王明旭醫生見面交流會,在北卡州夏洛特市東航書院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華美協會牽頭主辦,並聯合東航書院、南北卡華人工商總會、南北卡華人社區服務中心、美中經濟文化協會(CAECA)、橄欖樹基金會、華夏中文學校、亞美商會、亞太裔公共事務聯盟南北卡分會、愛樂藝術團等華人團體協辦。活動現場,還舉行王明旭醫生簽書留影,華美協會理事王贇全程主持了活動。

國際基督教視覺媒體(International Christian Visual Media)在5月的大會上,將最佳影片獎頒發給好萊塢大片Sight。這部影片的原型人物為王明旭醫生,他從小屢經曲折,經過刻苦奮鬥,至終在美國實現夢想。如今他不僅醫術高超,獲得羊膜隱形眼鏡專利,且籍信仰找到人生的方向,幫助許多孤兒盲童復明。

首部華人留學生背景好萊塢大片彰顯三大超越

這是第一部以華人留學生為背景的電影,內容根據王醫生的自傳《從黑暗到光明》(From Darkness to Sight)。影片預訂10月27日在全美國電影院中正式上映。影片講述一位印度小女孩,被狠心的繼母用硫酸弄瞎雙眼,而在發現她無法唱歌乞討後,將她遺棄。經由善心人士聯絡,她得到王明旭醫生成立的王氏復明基金會(Wang Foundation for Sight Restoration)幫助。劇情以倒敘的手法,將王醫生本人的精彩故事穿插其間。王明旭1960年出生於在浙江杭州,祖籍福建晉江,出生於醫生世家,從小就有當醫生的心志,1977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1982年,王明旭帶著50美元來美國留學,在馬里蘭大學從碩士到博士只用5年時間。取得博士學位後,王明旭重拾幼年想當醫生的心志,苦讀數月,考入了哈佛大學。1991年,他以特級優等生從哈佛大學取得醫學博士。

觀看完電影,王明旭醫生上台分享對影片的解讀,他說電影主要呈現給觀眾的主題是三個超越。

第一,超越痛苦。電影的主人公最終不僅能平靜地接受過去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切,而且她還能把愛給予其他人。人們都會經歷痛苦和磨難,要像電影的主人公那樣,想辦法超越自身的痛苦。

第二,超越處境。電影中我的父母在逆境中總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鼓勵我們努力學習。人生會經常遇到不幸,我們感覺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希望我們都能像電影中那樣,得到父母的鼓勵。同時,我們在成長以及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常常會忽視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的父母,他們把我們養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希望通過這部電影,我們都能記住父母。我把這部電影敬獻給我的父親。

第三,超越自我。作為人類,我們需要超越自我。電影中同樣的技術,同樣的手術技能,同樣的結果,但還是會失敗一次。這讓我認識到為人應該謙遜,我們要認識到人的局限性,我們需要幫助,需要尋求人類以外的幫助。我們需要思考,手術成功是由於科學還是信仰,亦或是由於科學和信仰(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通過電影女主角的故事,我們要能超越我們自己的文化。美國歡迎我們來到這片土地,給了我們移民的機會,我們也從中受益。但是,我們也遇到歧視。就像電影里的我想學醫,教授卻說,你是中國人,別浪費時間了。所以,我們需要意識到,我們要能超越自己的文化,尊重其他族裔的文化,求同存異。

華美協會會長徐輝女士(Winnie Knapp)提問道:王醫生,在電影沒有表達出來,您有什麽特別的故事想分享給我們嗎?

王明旭醫生回答道,眼睛是特別複雜的構造,很難隨機像無神論者口中聲稱的隨機碰撞而成。在哈佛醫學院讀書時,有一次有個教授帶我去吃飯。他問到,你看對面有什麽?我回答道,有車。他接著問,車和人眼有什麽不同?我回答,人類的眼睛更覆雜。教授繼續說,你能想象一堆爛鐵自己建成一個車嗎?我回答,不可能。教授緊接著又問,那人的生命又會是怎樣呢?我意識到眼睛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在創造眼睛的時候有視覺的目標要求,眼睛需要看到東西。

徐輝會長又問了一個問題:王醫生,您那麽優秀、那麽成功,能對我們有什麽建議嗎?

王明旭醫生回答道,華人圈有很多社會精英,包括我在內,我們需要做但是還沒有做的事情就是說出我們的故事。我們要克服華人少言寡語的習慣,我們不能成為看不見的少數族裔。我們需要大膽地說出來,我們為美國做了什麽貢獻,這可能是一個可以改變我們社會地位的機會。這部電影是想拋磚引玉,鼓勵所有的人說出自己的故事,你所經歷過的磨難,你所面臨過的挑戰,你與華二代交流過程中經歷的沮喪以及鼓勵華二代的方式方法。我給華二代的建議:要學習科學,不能偷懶。人工智能發展的速度極快,99%的工作將會被機器取代。所以,我們要成為頂尖的那1%。同時,要記住科學只是工具。我們需要目標,即要用這些工具去做什麽?與我而言,我用醫學技術去幫助盲童。所以,我們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人生需要有目標。

從自傳到電影旨在講述華人成功勵志故事

華美協會董事長劉建國先生觀影後說,王明旭博士的電影和故事非常勵志,希望將華人在美國取得的成就告訴大眾,讓主流社會更多了解華人,從而提升我們在美國的整體形象。通過專業電影的方式推出成功華人的事跡,以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是一種可圈可點的推廣模式。

南北卡華人工商總會會長王晴先生觀影後說,我和王明博士在90年代中旬就有交往。他在哈佛/MIT博士畢業後不久來到Vanderbilt University組建激光眼科實驗室,我當時也在Vanderbilt求學並在商管學院做助理研究員。他在納什維爾的華人圈非常出眾,他的國標舞跳得特別專業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昨天我們在夏洛特的重逢已是25年後了,感嘆時光茬然。電影講述他的奮鬥史,他超越環境、文化和自我的非凡歷程,非常勵志感人。

馬宏志牧師觀影後說,王醫生是環球影業年度大片Sight故事主人翁原型。該電影獲得美國基督教電影節年度最高大獎。王醫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與觀眾互動,給華人帶來兩大好消息:一是肉眼的疾病護理,一是心靈之眼的打開。王醫生借著電影,勉勵我們華人的眼光要長闊高深:超越眼前的痛苦 、超越眼前的困境、超越有限的生命、超越自己的文化、超越世界的紛爭。我們的團隊有幸親自全程陪同王醫生感受真切:一是為有這樣的華人感到驕傲:基督徒、高等教育、文武雙全、愛心助人。期待美國華人出現更多這樣的精英。二是為下一代美國華人感到希望:期待他們珍惜美國的自由生活,努力奮鬥,造福華人,也造福美國。三是為美國華人圈齊心協力喝彩:各地教會、華人協會、個人,台前幕後,出錢出力,再一次證明南北卡華人的合力。四是為美國其他種族熱心人士感動:各地除了華人,也有美國各種族、民族朋友大力支持、參與,提高了電影在美國主流社會的知名度。五是為王醫生的勇氣讚嘆:信仰和科學,有神和無神,創造和進化,百年爭戰,是如水火不容。王醫生用自己的經歷公然宣告:信仰和科學可以相互結合。六是為王醫生的下一站和未來送上祝福。因為太多複雜原因,我們不知道這個電影能否在電影市場立足,我們只能祈求上帝給他們更多的智慧和勇氣。

美中經濟文化協會會長李勐先生觀影後說,王明旭醫生的故事是華人在美國打拼成功的典範,初中學歷、混入高中參加高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懷揣50美元留學美國,取得激光物理學博士後,重拾幼年當醫生心志,考入世界頂級名校哈佛取得醫學博士,開掛傳奇人生一路走來。呼籲10月27日電影Sight在全美國電影院上映時,華人同胞們能帶上您的家人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

中美創新時報7日特別報道/記者溫友平、特約記者紹山

王明旭醫生(左3)、華美協會會長徐輝(中)、華美協會董事長劉建國(右3)、夏洛特漢語中心主任吳憲(左1)、美中經濟文化協會會長李勐(右2)、馬宏志牧師(右1)、董大偉(左2)活動現場留影。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