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記者王蔚
三藩市南灣古柏蒂奴(Cupertino)去年底開始,有關前任及現任市議員被調查的消息陸續傳出,市議會被推至公眾的聚光燈下,本報深入採訪涉及的現任和前任市議員、市府官員及居民,試圖釐清事件的來龍去脈,找出問題的根源。
古柏蒂奴是一個擁有5.8萬人口的小城市,因是蘋果公司和其它多家高科技公司的總部所在地,成為矽谷的科技重鎮之一。該市公立學校表現卓越,吸引了很多重視教育的華裔居民定居,人口普查顯示亞裔佔全市人口六成,而華裔佔了近三成,在現任市議會五名成員中就有兩名華裔:市長魏虹和市議員趙良方。
兩份調查報告掀起波瀾
事情要從第一份報告說起。聖他克拉縣「民事大陪審團報告」(Civil Grand Jury Report)於2022年12月19日發布,題目是「分裂的議會:古柏蒂奴市議會和市府人員」(A House Divided – Cupertino City Council and City Staff)。報告稱,收到多起關於市議員行為的投訴和指控,主要是:1、議員干涉城市的日常運作; 2、市府職員經常被議員斥責,議員還貶低職員在市議會上所做的演講;3、某些市議員直接向市府職員派發工作,違反市政法規定的市府經理管理架構。
該報告列舉了幾項發現,如,市議員對市府職員存在一種不信任的文化,導致市政功能失調,對城市運營產生了負面影響,包括熟練和有經驗的人員不斷流失,該市因「工作環境困難」的名聲,導致難以招聘高素質申請者。報告還進一步指出具體問題,如市府職員害怕被市議員報復;市議員對市府經理和員工不尊重,並懷疑這些人工作的準確性,造成市府職員異常高的離職率;而且市府職員經常察覺到,市議員用「議員式干涉」(councilmanic interference),要求他們提供信息,「不恰當地干涉了部門工作量、員工決定、日程安排,以及部門優先級。」
針對民事大陪審團的報告,古市市議會在2月21日會上通過動議,要求市府律師調查在對待市府人員方面的其它違反市政法的行為。
去年當選的市議員佛魯恩(J.R. Fruen)告訴記者,作為對民事大陪審團調查報告的回應,市議會指示調查市議會與市府職員關係中違反市政法的行為,「以便我們了解全部真相, 讓那些被引用的人有機會講述他們的故事。」 佛魯恩說,市府律師辦公室僱用專長僱傭事務的律師道貝(Linda Daube)進行獨立內部調查,「提供了確認或否認該報告(大陪審團的報告)真實性的機會」。
兩個多月後的5月1日,道貝向市議會提交了「事實發現報告」(Fact Finding Report),又稱「道貝報告」(Daube Report)。
市政法規有明確定義
道貝報告點名指出,「前市長蒲仲辰(Darcy Paul)和前規劃專員王某存在虐待和控制行為,這從兩個人與市府職員之間的電子郵件通信中得到證實。」報告稱,電子郵件顯示出「蒲仲辰會斥責市府員工、規定程序、插手僱用和解僱決定。」
道貝報告還提到,市議員摩爾(Kitty Moore)和趙良方「對列入市議會議程的事項和項目進行獨立調查」,她們根據自己的研究,認為「市府職員多次在分析中犯了錯誤及依賴了不正確的信息」 。但根據市政法,「她們作為市議會成員的職責,與作為市審計員、規劃師、財務諮詢師的獨立工作的執行,是獨立和不同的,尤其是在未經整個市議會批准的情況下。」
該報告強調,市政法規明確定義「議會和市府經理的政府架構」(Council/City Manager form of government) ,無論是市議會還是個別議員,都不可以向市府經理的任何下屬下達命令,市府經理僅接受市議會在會議上提交的命令和指示,市議員個人不可以向市府經理下達任何命令或指示。
道貝在報告中稱,她收到了過去兩年內議員與市府職員之間的電子郵件通信和文件大約1,500份,特別是與前任和現任市府經理以及部門負責人的通信,還採訪了16名現任和前任執行和管理人員,以及市長魏虹、市議員摩爾和趙良方。道貝稱有大量支持所有這些事實調查結果的證據。
佛魯恩對記者說,該調查證實了民事大陪審團報告所有方面的調查結果。但是,被調查的對象並不認同兩份報告中對他們的描述和結論。
議會處理兩議員事態激化
5月9日,市議會召開例會,其中一項議題是關於道貝的報告。摩爾以「迴避」為由缺席,趙良方在會上宣讀了她對調查報告的聲明後也離席。
趙良方在聲明中說,「我一直向市府經理提出問題」,「我將繼續提出問題,分析信息,並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政策進行投票,這對做出明智的決定至關重要。」她稱,對政策進行獨立研究,是任何有獨立思想的人都會做的,是基本常識;「不盲目地將員工報告視為理所當然,並不代表不信任員工。」
她還說,「政治權力掮客已經嘗試通過匿名未公開的採訪,來影響和壓制市議會和職員。期望議會成員只做橡皮圖章,正是政府的錯誤所在。」「作為一名親眼目睹民主如何在幕後被掏空的移民,我將盡我所能保護和捍衛憲法」,「民主是一種特權,我作為民選官員宣誓要挺身而出捍衛和保護這權利。」
趙良方宣讀完聲明即離開會場。在摩爾和趙良方缺席的情況下,市長魏虹、副市長Sheila Mohan和佛魯恩通過決定:立即解除摩爾和趙良方代表古市參與其地區性事務的相關任務;如果兩人在五個月內有改進,將恢復其任務。
摩爾向記者解釋她為何缺席這次會議。她說,「議會議程預計將議員涉嫌違反市政法規的行為轉交給縣地檢署,而市府律師不會幫我,這可能會導致我面對的法律問題」,「由於可預見的結果我迴避了會議,市長不知道或不明白他們將趙良方和我置於的境地。」
但佛魯恩向本報指出,市府律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或不需要迴避,「她們兩位的舉動表明其對此事缺乏認真態度」,「移除她們的任務而不是通過譴責的動議,是一種相稱的回應。」
他還說,「如果不再有實質性證據表明她們違反了市政法規,那麼我們應該期望恢復她們的任務。這行動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她們糾正行為,符合法律。在這種情況下不採取任何行動是不負責任和不道德的。」
市長魏虹對記者說,「我不願意解除她們在議會的任務,但我確信某種後果是必要的,以確保所有議會成員都知道,雖然我們是被選出來做決定的,但我們有原則和法律要遵守,我們不是凌駕於法律之上。」「我被要求合作,可我如何與兩個空座位合作?」她表示,如果摩爾和趙良方能按照市政法規處事,她會提案恢復她們的任務。
議員立場相左 市民意見分化
5月9日的市議會會議,還指示市府律師辦公室,就道貝報告中有關現任或前任市議員干涉市府經理職權範圍內的僱用和解僱決定的證據,轉交至聖他克拉縣地檢署。
佛魯恩對記者說,「許多居民來到5月2日和5月9日的市議會,要求我們對議員摩爾、趙良方以及前市長蒲仲辰採取適當的紀律處分。此後,一些人表示我們不夠嚴厲。大多數居民要求問責」。
但是,也有市民對這種處理方式提出批評。在古市居住了10多年的Minna對記者說,在兩名議員缺席的情況下,剩下三人以3:0投票同意解除兩位議員的任務,並把相關問題轉送地檢署,這是「威脅她們」,「這種3:0的投票方式,就是聞所未聞,彰顯了市府的分裂和市長的不作為。」她說,市長將此事發送至選民通訊中,是「藉此向廣大市民說明Kitty和良方有多麼惡劣,得到了什麼下場」,結果導致很多網上新聞「炒作此事」,「讓讀者先入為主,認為Kitty和良方已經有罪了」,而事實上地檢署「並未發現有關議員存在犯罪行為」。Minna說,這些作為「引發了草根市民的憤慨」。
5月23日,聖他克拉縣地檢署副檢察官John Chase向古柏蒂奴市府律師宣布調查結論:古市提交的是過去一年內發生的行為,那時古市有三位市府正副經理,「我們已經完成了調查。 沒有任何證據、文件或其他方式證明,過去一年中任何前任或現任市議會成員,試圖影響任何市府經理的聘用或解僱決定。」
儘管如此,對於兩份報告中指出的問題,來自市議會、市府職員、市民的聲音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甚至是針鋒相對。
首先是對於調查的程序、必要性、公正性的評估。
魏虹相信報告值得信賴
魏虹認為,聖縣民事大陪審團信譽良好,相信其報告是有效和值得信賴的。 她說:「市議員摩爾和趙良方都對大陪審團報告的有效性表示擔憂。任何閱讀過這兩份報告的人都清楚,兩份報告的結論都是明確的。」 市議員對市府人員的「公開批評和不尊重的言論」,表現出的是不信任,對城市的運營有害。她說,民選官員「有義務學習如何以尊重和有效的方式進行治理。這與我們支持或不支持什麼政策無關;這是關於文明、尊重和專業的治理。」
佛魯恩認為報告反映的問題很嚴重,「其中一些指控是犯罪行為,而另一些則嚴重損害了城市的運營。 」他說,道貝獨立調查報告特別發現,「市議員的非法行為和微觀管理,導致經驗豐富的高級職員離職,議員摩爾和趙良方似乎並不了解她們的權力是有限制的。」「這些事實對民主治理、基本問責制和政府透明度都是危險的。」
佛魯恩強調,古市市民選出五名市議員,而不是一兩個,「摩爾和趙良方不具有合法權利去嘗試自行指導員工的活動」,這些做法「沒有在市議會上公開進行,也沒有在市議會的多數票表決下進行」,是不符合加州公開會議《布朗法》規定的,「無論是議會還是公眾,無論他們個人的政治偏好如何,都不應寬恕這種非法行為。」
他認為市議會必須負責監管自身,這次的調查就像是進行心臟手術,雖然困難痛苦,但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使城市恢復良好運作。
但是,摩爾對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並指出市府本身就存在問題。摩爾對記者表示,大陪審團報告中提到古市缺乏財務報告,違反了古市的法規,她本人正是「注意到問題並努力讓市府遵守規定的人」,但「市議會大多數人沒有對此違規行為發表評論,而是花了4萬3千元僱用外部調查員,來尋找他們明顯的政治對手(某些現任和前任議員)是否違反市政法規,」並試圖讓縣地檢署提出起訴,「但地檢署沒有發現違法行為。這看起來像是偏見,坦率地說是濫用權力以謀取政治利益。」
摩爾承認,在很多市政問題上與議會的多數派意見不同。她說曾發現市府「在其它各種違規行為中,已經為口頭合同支付了數十萬元。」她的這些「不受歡迎的」發現,導致市議會多數派投票禁止了議會查看公共記錄的請求。「議會多數派已經取消了環境審查委員會、經濟發展委員會、立法審查委員會,並減少了對審計委員會的監督,我認為議會多數派採取了一系列非常可疑、衝動和分裂的行動,以獲取有形的財務成本(對反對者進行政治迫害調查的律師費),以獲取短期政治利益,並且破壞了市議會各委員會職能的結構完整性(消除了為社區服務的職責和重要委員會)。」
其次,對於調查報告中有關議員不當行為造成市府職員流失的說法,趙良方指出,所謂「人員流失」是在2022年大選之前傳出的謠言,當時根本沒有市府數據的支持,她作為市議員也沒有聽到市府經理提出此類擔憂。她說5月17日和6月6日會議上展示的兩張表格表明,過去幾年市府的招聘人數沒有太大變化,實際人數一直在穩步增加。
指責都是匿名不知犯何罪
趙良方對記者說,調查報告中指責她進行獨立研究、向市府人員提出太多問題、不信任工作人員等,都是沒有道理的,「當開會時出現新問題或不遵循既定程序時,我經常會問更多問題」,「我希望了解背景信息以理解某個建議或探索替代方案。」她說,提出問題進行研究不等於不信任;不同意職員的提案,不等於批評他們的工作成果或不尊重,「如果議員只是盲目地在工作人員提供的建議上蓋章,而不是探索更多選項及確保健康的決策過程,那很難為社區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更好服務。」
她指出,道貝報告裡引述的所謂的指責,「都是匿名,沒有引述、沒有日期或細節。」這使她不清楚自己「犯了什麼罪」。
記者詢問市府副經理Tina Kapoor,是否收到過員工反映市議員有「不當行為和言詞」?她說目前無法提供任何這方面的信息。但她表示,「市領導的首要任務是創造一個安全和包容的工作環境,讓每一位員工都能感受到支持和尊重。」
市公園和娛樂委員會的專員Carol Stanek認為,「調查是絕對必要的。解決問題的步驟是調查、評估、承擔責任並確定糾正措施。」她對記者表示,「議員不應該嘗試做我們專業人員的工作,這對於讓工作人員高效地完成城市的日常工作是適得其反的。」
記者也曾聯繫第五位市議員即副市長Sheila Mohan,但她婉拒受訪而是將記者轉介至市府經理辦公室。
官員被追責掀「政治抹黑」說
被兩份調查報告列為主要調查對象之一的蒲仲臣,從2014至2018年在古市市議會任職8年,並於2018、2021和2022年先後輪值市長。圍繞這起調查事件,5月份多家本地媒體出現「前市長陷入犯罪嫌疑」、「潛在的法律麻煩」等說詞,將蒲仲臣捲入輿論的漩渦。聖縣地檢署5月23日確認,在過去一年的市府經理聘用和解僱中,前任或現任議員不存在違規行為。
6月10日,在古柏蒂奴市Wilson公園,前市長蒲仲臣、市議員趙良方、前市議員威利(Jon Willey)與十多位居民和孩子們一起,慶祝新花園和籃球場建成,這是2019年市議會批准建設的社區項目,得到了當時的市議會成員蒲仲臣、趙良方、摩爾和威利的支持。
威利向記者指出,魏虹和佛魯恩「有興趣攻擊現任和前任議員,而不是有興趣緻力於城市發展方向和改善,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悲的」,他說市議員的貢獻「應該受到尊重,而不是受到攻擊。」
記者問蒲仲臣得知被調查時是否擔心,他說:「我的第一反應和我現在的反應是一樣的,我從來沒有擔心我做錯了什麼, 我一直在考慮公眾的利益,一直都知道我沒有做錯任何事。」
他認為調查的程序和方法「不是為了透明或公平」,「我不知道具體情況,因為投訴和受訪者都是匿名的。」 他很願意就指控的問題進行對話,「但是,當投訴是匿名的,證人也是匿名的,並且在純粹黨派基礎的背景下轉介至刑事調查,這顯然不符合公眾的利益。」
你有錢不意味可以欺負人
他指出,「僅僅因為你有更多的錢,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欺負別人。同樣,僅僅因為你看起來像某種方式或來自某個特定群體,但這並不會給你比他人更多的權利。」當他秉持這種理念去施政時,會讓「一些人不高興」,甚至遭到攻擊。他說觀點和意見出現分歧是健康和必要的,但是,「我們不能讓金錢在我們的公共程序中購買決定。」
社區中也出現了該調查與政治和利益因素有關聯的說法。
市民Minna認為,調查報告「罔顧」趙良方和摩爾發給工作人員郵件中的核心內容,而是「捨本逐末」,指責她們的口氣會傷害工作人員的感情,這是「用細枝末節來抹黑陷害」。
市民Long Jiao表示,這個事件讓他「憤怒」,「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為了選戰和政治迫害。」他認為,「市議員是市民的代表,有權力而且應該對市裡任何事務追根究底。事實上不久前就發現有職員貪污公款的犯罪行為。民事大陪審團報告裡提到市議員要求查看一份公款信用卡的收據,我完全支持市議員對此追根究底。」他批評市議會多數派「一邊倒只懲戒少數派議員,而不對市府僱員們提出任何改進建議,就說明這些完全是政治目的所驅動的。」
在網絡信息平台medium.com的論壇上,有一篇題為「忠於問責制而慘遭抹黑的古市草根女議員趙良方、摩爾」的評論文章,指稱「現在的古柏蒂奴市府被掌控在『Cupertino for All』手中」。
這也反映出,在古柏蒂奴城市開發的理念和政策上,多年來存在著兩派之爭。
社區到市府開發理念之爭
古市居民都知道,對於城市發展社區有意見不同的兩個派系,並各自設有組織:「Better Cupertino」(更好古市)和「Cupertino For All」(全民古市),雙方爭議的焦點是城市的開發建設項目,尤其是房屋開發。這兩派除了積極參與問政,也在市議員選舉中發揮作用。
去年當選的市議員佛魯恩對記者說:「『Better Cupertino』和『Cupertino for All』與其說是口號,不如說是政治運動或地方政黨」,他承認市議員們代表了和「反映了這些不同的觀點」,「趙良方是Better Cupertino的聯合創始人,摩爾在2020年大選中得到了該組織的支持。 同樣,我是Cupertino for All的聯合創始人,魏虹市長和Mohan副市長在競選中都得到了Cupertino for All的支持。」
據他介紹,Cupertino for All主張以公交為導向的填充式開發會讓城市受益,例如物業稅和銷售稅收入的增加,還能增加當地企業的客戶,減少汽車使用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打造一個更易於服務和管理的包容性城市。他指出Better Cupertino的主張則相反,他們「歷來反對新開發項目,尤其是住房開發項目,當『 Better Cupertino 』(的支持者)在市議會中佔多數席位時,很少有新的開發申請提出。」
有評論認為,2016年當選市議員並兩度輪值市長的Steven Scharf、2018年當選的市議員威利等,在競選過程中都獲得了Better Cupertino的支持,該兩人在去年競選連任中落敗。很明顯,古市市議會分為兩派不是短期內形成的。
市民認為議會明顯分兩派
趙良方告訴記者,Better Cupertino最初只是一個來自不同學校的家長組成的小組,因為擔心古市增長的學生人數遠超學校設計的容量,並關注龐大的辦公空間和由此產生的住房需求對社區產生的影響,而集合在一起。她形容這是個來自「基層草根居民的鬆散組織」,「希望看到合理的增長,而不會壓垮我們的基礎設施。希望看到一個城市政府在做出決定之前讓居民參與進來,並且在決策過程中是透明的,而不是推動由所謂的利益相關者或『專家』秘密制定的、預先選擇的解決方案。」該組織主張城市開發「緩增長」,房屋要平衡增長。
市民Long Jiao認為,古市議會明顯分為兩派,「多數派是代表開發商的利益」;「打壓少數派只會更加撕裂民眾和社區」。他指出,Vallco購物中心的新建大樓項目突破地區限高,獲准造22層,引起很多市民的反對。他擔心今後類似的事情還會發生。
2018年,Vallco購物中心開發項目在一項有爭議的加州法律下獲批,該開發項目包括2402套住宅、40萬平方英尺的零售空間和19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非營利組織Friends of Better Cupertino為阻止此項目而對市府提起訴訟,官司於2020年結束,法官准允項目繼續。至2022年8月,始建於1976年的Vallco購物中心的大部分已被拆除,如今僅剩下寥寥可數的幾家商戶。
市議員摩爾說,Vallco項目在住宅占比、停車場設置等方面巧妙利用政策而獲通過,留下很多問題,其後果是「將有成千上萬的上班族通勤到市裡,推高住房成本,並使住房問題更加嚴重」。她認為「一些地方政客將房地產和建設資金視為可輕鬆獲得的競選資金和支持門票,因此他們不願意提出尖銳的問題或乾脆拒絕不合邏輯的項目。」
不希望看到議會分裂對抗
上一屆議會由Better Cupertino支持的議員佔多數,按照加州要求監督制定的該市未來八年的住房目標規劃,被Cupertino For All批評為含糊不清,導致州府要求該市做出多項更正。Cupertino For All認為Better Cupertino阻礙了住房計劃的推進。2022年11月選出的市議會,則由Cupertino For All的支持者佔了多數席位。對於城市發展有不同理念的組織之間的衝突,也更加明顯地反映到市議會和市府決策中。
對於廣大古柏蒂奴居民來說,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劍拔弩張、分裂對抗的議會,而是希望擁有一個齊心協力、運轉良好、管理高效的市府,為市民建設一個安居樂業的古柏蒂奴。三名現任和前任華裔市議員對此也有一定的共識。
魏虹向記者表示,希望恢復居民、市府工作人員對古市議會負責任治理的信任,「重建我們城市的聲譽,並展現城市領導層的團結是重中之重,但要實現這些目標,我們需要所有人都在場,願意學習依法治國(市政法規)」。
前市長蒲仲臣說:「我最大的希望是黨派政治攻擊和抹黑可以擱置一旁,我們的精力重新引導到公開和誠實的公共討論上。」
趙良方指出,「歡迎基於具體事件的建設性批評,以便我們改進。」她「 希望翻過此頁,我們應該專注於盡最大努力為居民服務,而不是相互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