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鐵達尼號」迷戀依然不減

「鐵達尼號」殘骸日益惡化,位於遙遠的北大西洋海面以下兩英里多的漆黑黑暗中,它是與冰山相撞,導致最大的客輪沉沒1912 年,該事件奪去1,496人的生命。這並不是和平時期最嚴重的海上悲劇,「鐵達尼號」殘骸直到1985年才被發現。但這艘巨輪對大眾想象力的影響仍引人注目。111年後,事情仍在繼續,對周日(18日)失蹤的深海觀光潛艇的搜尋仍繼續。《波士頓環球報》對此作詳細報道。

洛杉磯作家唐·林奇(Don Lynch)表示,這樣一個不可能的故事的魅力會一直持續下去。他曾在1997年的大片《鐵達尼號》中為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提供諮詢,並與這位電影制片人一起在7英尺寬的球體中潛入沉船拍攝兩部影片。

於1963年在斯普林菲爾德成立的鐵達尼號歷史學會官方歷史學家林奇補充道,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它正在處女航;它應該是不沉的。

這艘船是一艘龐然大物,長883英尺,寬92英尺,從龍骨到四層塔頂高175英尺。

電影導演卡梅隆和他的探險隊乘坐兩艘和平號潛水器前往泰坦尼克號殘骸,這是卡梅隆2003年執導的電影《深淵幽靈》中的這一場景。

這部1997年的電影以驚人的細節描繪「鐵達尼號」的沉沒,重新喚起人們的興趣,但這艘注定失敗的船的故事從未遠離公眾的意識。已拍攝十幾部關於這場悲劇的電影,其中一些是在幾個月後才制作的,且出版數百本書籍。

林奇說,船下沉的速度非常慢,因此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戲劇性事件,樂隊一直演奏到最後。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同;當然有勇敢,也有懦弱。

「鐵達尼號」歷史學會董事會成員保羅·伯恩斯表示,這艘船的持久吸引力在於其不可磨滅的人性。

伯恩斯說,這是一個永遠不會結束的故事。他也是「鐵達尼號」博物館景點的主席,該博物館在密州和田州博物館展示「鐵達尼號」博物館的文物。伯恩斯說,他最喜歡的手工藝品是一個針墊,是一位正在接受培訓的耶穌會牧師弗朗西斯·布朗在「鐵達尼號」上買的,並在愛爾蘭科克附近下船後送給他的侄女。

伯恩斯說,如果布朗繼續在船上橫渡大西洋,他可能就無法生存。

塞勒姆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海洋藝術和歷史館長丹·菲納莫爾表示,「鐵達尼號」在流行文化中引起引人注目的共鳴。

菲納莫爾說,皮博迪埃塞克斯號最初計劃設立頭等艙,富裕的乘客可以用它們來選擇他們想要的住宿地點。該系列還有一款懷表,當乘客落水時它會停止轉動。他說,「鐵達尼號」是一個標誌,一個已經丟失且無法替代的象征,無論你今天有多少錢。

1912年4月14日晚,這艘船在撞上冰山,2小時40分鐘後經歷極其漫長的沉沒過程,這是科德角以東900英里發生的悲劇的另一個引人入勝的方面。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軍官們最初認為這次碰撞很令人討厭,到後來慢慢意識到其造成的毀滅性破壞,並把太少的人安排在太少的救生艇上,對三分之二的乘客來說,全體人員在寒冷的海水中死亡的前景越來越近。

只有712人幸存,其中許多是婦女和兒童,他們在救生艇上獲得座位,而丈夫、父親和兒子則留在船上並喪生。但也有一些女性,比如艾達·斯特勞斯,她拒絕離開梅西百貨共同所有人的丈夫伊西多,並選擇與他同歸於盡。最後,當船的甲板開始傾斜時,「鐵達尼號」的樂隊繼續演奏。

這艘開往紐約的輪船的悲劇至今仍然存在著聯繫。哈佛大學的威德納紀念圖書館以頭等艙乘客哈利·埃爾金斯·威德納(Harry Elkins Widener)的名字命名,他是一位27歲的費城商人、哈佛大學畢業生,與父親喬治·D·威德納(George D. Widener)一起去世。

該圖書館是由哈利的母親埃莉諾·埃爾金斯·威德納 (Eleanor Elkins Widener)捐贈200萬美元建造的,她在救生艇上獲得了一個座位並幸存下來。

遊客們仍然會在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埋葬的「鐵達尼號」遇難者的墳墓前駐足停留。

林奇是2001年與卡梅倫一起參觀沉船的紀錄片的作者,他說,尋找失蹤的泰坦號重新點燃了他第一次看到「鐵達尼號」記憶,包括觀看他研究很長時間的船頭,緊急照明彈發射的地方,也是艾達和伊西多·斯特勞斯可能站立的地方。

他回憶說,他通過機器人攝像頭查看了小屋和接待區,甚至還藏著藥瓶的醫生辦公室。林奇說,這真的很觸動我的心,因我曾在坐過泰坦號。我乘坐非常小的交通工具體驗海底。去到以前從未拍攝過的地方真是太棒了。這對我來說在情感上意義重大。中美創新時報22日/記者溫友平編譯

21日,在波士頓海岸警衛隊基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岸警衛隊上尉傑米·弗雷德里克(左)面對記者,美國海軍民事承包商打撈主管保羅·漢金(右)在旁觀。 美聯社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