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應用的興起,使不少兒童和青少年在網絡建立個人形象,然而公共衛生總監穆西(Vivek Murthy)警告,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社交媒體對年輕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安全,呼籲科技公司、家長和看護人「立即採取行動保護孩子」。
美聯社報道,時下年輕人「幾乎普遍」使用社交媒體,但外界尚未完全了解這種科技對心理健康的真正影響。穆西認為,科技公司應與研究人員和公眾共享數據和提高透明度,設計產品時也要優先考慮用戶的健康和安全,即使有些科技公司已經採取措施,試圖讓平台變得更健康、更安全,但相關措施還是不夠。
穆西以年齡要求為例子,有些平台遵守聯邦法規,表明13歲才可以註冊社交賬戶,但現實是8歲至12歲的小朋友之中,有40%都在使用各種社交應用,而且無論有否徵得家長同意,兒童都可以輕鬆繞過禁令,反映科技公司未有認真執行年齡政策。「抖音」(TikTok)最近推行的「60分鐘模式」,名義上能夠限制18歲以下人士的使用時間,但實際上使用者只需輸入密碼即可繼續觀看。
儘管如此,有些公司還是有意識到社交平台造成的危害。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多年前研究Instagram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時,發現視覺集中的應用所產生的同伴壓力,會導致心理健康和身體形象問題,在某些情況下更會造成飲食失調和自殺念頭,女生的情況也特別嚴重,例如有13.5%的少女受訪者表示,Instagram使她們的自殺念頭更糟糕,有17%則表示平台使她們的飲食失調更嚴重。
臉書前員工豪根(Frances Haugen)2021年公開這項研究,指控Meta妄顧用戶安全後,Meta當時試圖淡化平台對青少年的有害影響,並暫停專為10歲至12歲小童而設的兒童版Instagram開發工作。
穆西認為政策制定者需要像監管汽車安全座椅、嬰兒配方奶粉、藥物和其他兒童使用的產品一樣,解決社交媒體造成的危害,理由是已有充分證據顯示,社交媒體可能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福祉,產生「嚴重的傷害風險」。
兒童的大腦發育就是關鍵因素之一。穆西表示,成年人尚且會受到社交媒體禍害,但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還在發育階段,他們大腦中的通路、社交關係、自尊心和身分認同都在發展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社交提示、社交壓力和社交比較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其實在社交媒體極其普遍存在。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顯示,在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之中,高達95%的人使用社媒平台,其中超過1/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幾乎一直在使用」社交媒體。社交媒體的使用與睡眠質素差、睡眠時間縮短、睡眠困難和青少年抑鬱症之間存在一致關係,在典型的工作日,近1/3青少年報稱使用社交媒體直到午夜或更晚。
青少年在社交媒體看到的內容也很重要。從虛假的形象資訊,到「超級比較」文化、欺凌、仇恨和虐待,穆西擔心這些因素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統計數據也顯示全美的抑鬱症、焦慮、自殺、孤獨感等問題的正在惡化。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