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校園餐實施逾10年 改善學童肥胖效果顯現

最新研究顯示,由前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倡導的無饑餓兒童法案和學校膳食營養標準,自從2010年推行以來,全美學童的肥胖比率升幅開始放緩。 白宮圖片

最新研究顯示,自從2010年推行健康、無饑餓兒童法案(Healthy, Hunger-Free Kids Act)以來,全美學童的肥胖比率升幅開始放緩。該法案由前總統 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倡導,旨在提高學校膳食的營養標準。

據美聯社報道, 該法案實施前200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間,以及全面實施後的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間,研究人員蒐集了50組5至18歲兒童的身高和體重數據,並計算出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亦即體重與身高按一定公式計算得出的數值,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及健康的標準。研究對象合共超過1.4萬人。

有關研究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社會流行病學家錢德蘭(Aruna Chandran)帶領進行。新數據顯示,通過立法來提高校園餐品質,或會改變學童肥胖趨勢。

數十年來,兒童肥胖比率不斷上升,至今影響到大約1/5的學童人口。2010年出台的健康、無饑餓兒童法案,是20年來首項旨在改善學餐的聯邦法案,規定營養午餐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蔬果和全穀物。現時全美每天約有3000萬名兒童接受學餐。

研究結果顯示,兒童體質指數每年下降0.041個單位,相當於每年一個BMI單位的1/4。雖然變化幅度輕微,但卻意義重大。研究人員指出,以一名體質指數上升的10歲男孩來說,有關減幅相等於體重減輕了1磅。

過去研究顯示,該法案影響到低收入家庭的兒童體重;新研究則是首次發現,所有收入水平的兒童體質指數均有所降低。

除了5至11歲兒童以外,12至18歲兒童的體質指數也有所減少,而這些孩子較有可能自行購買零食。

不過也有營養專家告誡,不要過度解讀研究結果,因為接受研究的一些兒童可能沒有參加學餐計劃,又或者其學區沒有全面遵循法案要求;另外也不應該把身體質量指數視作唯一的健康指標。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