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州生物技術行業迎來艱難一年 去年併購融資公開發行及股價均跌

劍橋的肯德爾廣場是該地區生物技術產業的中心。 JONATHAN WIGGS/GLOBE STAFF

很難誇大波士頓生物技術產業的天文數字增長,該產業已從其長期據點劍橋的肯德爾廣場擴展到芬威、海港和周邊郊區。但從這里和其他地方大多數財務指標來看,2022 年對生物技術來說是可怕、糟糕的一年——收購、融資、公開發行和股價在2022年下跌,使小公司進入生存模式並希望經濟迅速好轉。《波士頓環球報》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

該報道首先指出,與創紀錄的 2021 年相比,去年整個行業更難獲得為增長融資的私人資金。 收購的規模和範圍不大。一項打擊高藥價的新聯邦法律讓該行業感到一陣寒意。根據該行業的一個基準——交易所交易基金 XBI,生物科技股在 2022年下跌了26%,比2021年2月的歷史高點下跌了48%,遠低於大盤。

正因為如此,希望上市的初創公司不敢涉足動蕩和萎縮的股市。許多公司只是想在經濟好轉之前生存下來。有些公司最近倒閉了,包括曾經大有可為的科羅拉多癌癥公司Clovis Oncology和劍橋神經疾病初創公司Faze Medicines。

它們進入求生存模式
據報道引述,波士頓律師事務所Foley Hoag的合夥人傑弗里·奎倫(Jeffrey Quillen) 說:「去年初,有很多準備上市的非常優秀的公司,但它們的底線已經被撕掉了,它們進入了生存模式。」 他還說,生物技術初創公司從成立到上市,到2022年底,生物技術行業「勉強維持生計」。

報道稱,上周在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是今年最大的生物技術商業會議,其中許多人都派代表出席了會議。酒店房間和餐廳的攤位變成了公司的董事會會議室,供公司推介投資者或通過與大型制藥商的交易或收購取得重大突破。但幾年前自由流動的資金顯然更難獲得。大廳裡籠罩著一種不祥的預感,許多人預測悲觀的前景可能會延續到2023年。

加州制藥公司BioMarin的首席執行官讓-雅克·比奈梅 (Jean-Jacques Bienaime) 在會議期間在一家高檔酒店接受採訪時說:「因為我們有好幾年的『免費資金』,所以很多公司得到了本不應該得到的資助。你會看到公司消失、合並和被收購。」

大廳籠罩不祥預感
報道指出,生物技術領導者一直在警告這種淘汰,包括波士頓在內的全國各地的小公司已經采取裁員或放棄實驗性藥物計劃的方式來爭取再過一兩年的時間。該行業的根本問題——增長太大、太快——並不是馬薩諸塞州獨有的,但由於波士頓地區被廣泛認為是生物技術的中心,這里的痛苦可能尤為明顯。但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從長遠來看,清洗可能是健康的。

「如果我們的行業要受到打擊,波士頓就在它的視線之內,」德勤顧問兼新英格蘭生命科學負責人侯賽因·穆拉傑(Hussain Mooraj)說。「會有淘汰,不幸的是,一些好的科學會隨著不好的科學一起消失,但這個行業會變得更強大。」

報道分析,盡管經濟低迷,但資金龍頭並沒有被關閉。馬薩諸塞州生物技術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總部位於該州的公司在2022年籌集了87.2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比前一年減少了36%,但仍是有記錄以來第二高的年份。

許多這些公司都是基於治療癌癥或免疫疾病的新興想法。其他人正在創造新的或改進的基因療法,或使用人工智能設計藥物。

然而,首次公開募股的前景黯淡,去年該州只有8家生物技術公司上市,而前年為25家。較大的生命科學公司去年也不願進行大筆收購,收購了26家馬薩諸塞州的生物技術公司,總金額約為59億美元,而2021年則為34家,收購金額接近640億美元。

交易價僅剩高峰值小部分
許多行業領導者希望融資和收購能在今年夏天盡快恢復,但預計對 IPO 的興趣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形成。高管們指出了一些可能改變這一預測的國內和全球擔憂,包括通貨膨脹、利率上升、經濟衰退的幽靈、烏克蘭戰爭、國會的緊張局勢以及藥品定價立法。

總部位於劍橋的 Sage Therapeutics 首席執行官巴瑞·格林(Barry Greene)表示:「這些問題給該行業帶來了壓力。」「對於華爾街來說,接受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行業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許多公司的交易價格僅為其峰值的一小部分,將其總股票價值拖至手頭現金量以下,並使倒計時倒計時走向破產。總部位於列克星敦的 Concert Pharmaceuticals 的資金只夠撐過6月,剛剛被印度制藥商Sun Pharma收購。

「出現了大規模的矯枉過正,」劍橋貝塞默風險投資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投資者安德魯·赫丁(Andrew Hedin)說。「該行業的整體狀況仍然非常強勁。 當我想到過去十年取得的科學進步時,有很多值得興奮的地方。」

隨著小型生物技術公司的估值大幅下降,而大型制藥商現金充裕,投資者懷疑大型制藥公司是否會繼續瘋狂收購。「對於那些坐擁現金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達成交易,」德勤專注於生命科學並購的合夥人克里斯·卡魯索(Chris Caruso)說。「一些被打敗的公司可能會成為目標。」

報道認為,雖然感覺像是買方市場,但收購浪潮尚未實現。馬薩諸塞州的兩家小型生物技術公司 Albireo 和 CinCor 上周被較大的歐洲制藥商收購,標志著生物技術業務交易通常繁忙的季節開始緩慢。正如 Cincor 首席執行官馬克·德加里德爾 (Marc de Garidel) 向波士頓環球報所說的那樣,制藥公司「似乎對他們想要的東西非常挑剔。」 正在開發高血壓藥的 Cincor 被阿斯利康以 1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專家表示,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的夥伴關系和合作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遍,因為大公司希望投資於新科學,而無需承擔直接收購一家實驗療法最終可能失敗的公司的財務風險。幾年前可能想要單幹的生物技術公司也將這種合作夥伴關系視為其日漸減少的金庫的生命線。

「我們在有意義的地方尋找合作夥伴,」德國生命科學巨頭默克公司旗下總部位於羅克蘭的美國醫療保健公司 EMD Serono 總裁克里斯·朗德(Chris Round)說。「隨著我們進入未來幾年看起來更具挑戰性的經濟時期,我認為我們最終可能會像其他人一樣做更多的事情。」

許多大中型生物技術公司的領導者相對不受資金下滑的影響,將即將到來的洗牌視為繁榮和蕭條周期中自然而必要的部分。這些高管表示,建立在單一假設或少數尚未成功的實驗基礎上的公司不需要繼續下去。

「修剪掉它們是一件好事,」美國總部位於沃爾瑟姆的愛爾蘭制藥公司 Alkermes 的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波普斯(Richard Pops)說。「擁有優秀科學技術的公司可以籌集資金,但資金成本將令人惱火,」他補充說,因為他們可能需要以大幅貶值的價格出售股票。

本報記者溫友平報道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