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長胡楚於31日簽署立法,讓紐約成為全國第6個允許「人類堆肥」合法化的州份,實現死後可以把遺體化為土壤的綠色安葬。
綜合《紐約郵報》及NBC新聞報道,州眾議員保林(Amy Paulin)及州參議員科姆利(Leroy Comrie)共同發起「人類堆肥」合法化的法案,作為紐約州到2050年消除碳排放而採取措施的一部分。
華盛頓州是首個於2019年將人類堆肥合法化的州份,科羅拉多州和俄勒岡州於2021年緊隨其後,佛蒙特州和加州於2022年也加入陣營。
為期60天的無化學堆肥分解過程,將把人類遺體放入裝有稻草、苜蓿或木屑等有機材料的容器中。 盒子被密封並連接到暖通空調系統,讓遺體在適合環境中分解。在第30天,完成無機物質篩查後,剩餘骨頭就會被打碎並放回。再過30天,營養豐富的「人類堆肥」土壤就會交給死者家屬。大約36袋土壤可用於植樹或對保護區、森林或花園施肥。
火葬使用化石燃料、土葬使用大量土地並產生碳足跡,因此對於土地有限的紐約市等城市地區,「人類堆肥」被視為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綠色墓葬選擇。
華盛頓州環保葬禮服務機構Return Home提供「人類堆肥」殯葬服務,稱已收到來自紐約人的大量諮詢。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杜魯門表示,「Return Home對紐約人類堆肥合法化感到無比興奮,這是在全國範圍內實現綠色安葬的一大步。」
居住在紐約市北部的63歲投資者菲舍爾表示,他其中一個願望是死後把遺體放在容器中,由微生物分解並堆肥,成為肥沃土壤,任由家人決定如何處理,「我希望可以在紐約發生,而不用把遺體運送到全國各地其他地方。」
他說,這種另類的綠色安葬方式,符合他的人生哲學觀:以環保方式生活。
但並不是所有人也支持「人類堆肥」的想法,代表紅衣主教杜蘭和奧本尼州主教的紐約州天主教會議(New York State Catholic Conference)執行主任普斯特曾表態不贊成法案通過,「蔬菜或蛋殼可能適合用作堆肥,但不適用於我們的遺體,人體不是生活垃圾,我們認為這個過程不符合宗教上對待遺體的標準」。
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