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疫政策急速轉向,從宣稱堅持「動態清零」,到入境隔離大鬆綁,已經中斷三年的「中港通關」有望在農曆春節前,逐步恢復。
香港特首李家超早前宣布,北京同意逐步有序全面通關,兩地將先商討每日人數及通關口岸等細節,港方的目標是儘快達成共識,將相關方案呈報北京審批,爭取在一月中旬前落實,意味中港兩地居民可能在春節前實現免檢疫通關。
中國衛健委十二月初在「防疫二十條」基礎上,推出「新十條」優化措施,包括首次明確指無症狀或輕症者,若條件具備可居家隔離;除了安老院、託兒所、醫療機構和中小學等高風險場所外,其他場所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亦不查驗健康碼等等,但「新十條」只針對內地防疫措施,未有明確放寬中港通關隔離措施。隨後,衛健委突然放出重磅消息,內地由一月八日起「開關」,中外人員進入內地無需再進行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檢疫),只需持有出發前四十八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便可,入境後直接進入社區;確診者毋須強制隔離,當局不再追蹤密切接觸者;政府將准民眾恢復外遊。在此舉措下,中港通關或加速進行。今次的調整,意味香港最快在明年一月八日與內地通關,屆時港人回內地也不用隔離,只需在出發前四十八小時進行核酸檢測即可;而在內地時,則仍要與其他人一樣戴口罩。
事實上,內地調整防疫步子應有參考香港放鬆抗疫的舉措及影響。「新十條」有不少措施已在香港推行多時,香港作為內地與外界聯通的橋樑,在防疫上扮演了先行先試角色。香港早前宣布放寬防疲措施,實施「0+3」入境政策,回港後快測規定由七日減至五日,雖然仍要求回港當天及第二天要做核酸檢測,更取消黃碼。香港藉此向全球釋出香港已經復常的重要信息,歡迎國際旅客到港。旅客抵港接受檢測後,可隨即出入食肆、酒吧和運動處所等地點。由內向外,港人出行回港免酒店隔離,取消登機前四十八小時核酸檢測。
對北京來說,之所以放鬆防疫措施皆因嚴格控疫加大經濟下行壓力,首三季GDP僅增長百分之三,要達致全年百分之五點五增長相當困難,還嚴重影響民生,加上,新冠Omicron毒性減弱,疫苗普及的新形勢,為此調整防疫政策。此外,中央政治局會議日前召開,將穩增長列為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中港通關對香港而言也是利大於弊,投資銀行高盛早前發表報告分析,北京過去三年的「清零」政策打擊吸引外資及合作夥伴的能力,一旦放寬邊境管制,大批旅客前往香港消費,加上對商品貿易的推動,會讓香港明顯受惠,香港GDP估計可能成長達百分之七點六。
至於,內地目前疫情嚴重,有人憂心通關會對香港疫情帶來風險,對此,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及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均認為,由於香港具有非常強大的混合免疫力,故無須擔心與內地通關會令香港疫情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