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塔」爆火綁架了愛

易以慕 中國

一則「顧客買49.9元草莓塔全是綠色草莓」的新聞日前登上熱搜並引發網友熱議。除了對店家的譴責與對草莓的討論外,更多的聲音聚焦在了購買「草莓塔」上。

草莓塔最初是用草莓、曲奇餅、酸乳酪、糖粉、牛奶、羅勒葉等食材做成的一道美食。經過製作步驟的改良或食材的更改,現在市場上更多是以蛋糕、奶油與草莓相結合的一種甜品,甚至出現多層疊加的「草莓巨巨塔」形態。草莓塔以甜美的包裝,獨特的造型和附加的寓意在網絡上爆火,多地也紛紛開始售賣相關產品。

從「莓心」「莓肺」「莓煩惱」到「愛不是季節限定 草莓巨巨塔才是」,從「冬天很冷 草莓很甜」到「冬天的儀式感,不僅有板栗和奶茶,還有浪漫的草莓塔」。草莓塔化身為「冬日浪漫」席捲各大社交平台。無論是自我獎勵、驚喜營造,還是贈送他人、表達愛意,亦或是冬天與跨年的「儀式感」,鋪天蓋地而來的「草莓塔」備受歡迎,也給不少人帶來了一些似曾相識。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草莓塔」,原本承載著美好的商品似乎變了味兒。「如果想賦予商品額外的價值,那就讓它與愛掛鉤」的營銷理念與商家策略如此奏效,並非完全是消費者不明白其中道理,相反,很多消費者明知是營銷但仍然選擇加入,認為「為愛買單」值得。但表達愛意,真的需要被賦予在一杯又一杯的奶茶,一份又一份的草莓塔中嗎?

表達愛,傾訴愛,不應成為一種標籤化的舉動與物品。被人惦記的溫暖和出其不意的驚喜不是只有「草莓塔」可以做到。給想要草莓的人奉上草莓,為愛吃西瓜的人準備西瓜。

當「愛」被消費主義包裹著已經變味,成為「儀式感」的說辭,我們也應在其中保持一些理性。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