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首發現全球新物種「曱甴」 中山港海關截入口原木發現

拱北海關所屬中山港海關,日前(11日)在中山港口岸的入境的原木中,發現拉丁蠊屬蜚蠊種(俗稱蟑螂、曱甴等),為全球首次報道的新物種。

內地發現「全球新物種蟑螂」。 微博圖
內地發現「全球新物種蟑螂」。 微博圖

 

中山港海關在中山港口岸的進境原木中發現新物種「曱甴」。 微博圖
中山港海關在中山港口岸的進境原木中發現新物種「曱甴」。 微博圖

 

內地首發現全球新物種蟑螂。 環球網圖
內地首發現全球新物種蟑螂。 環球網圖

 

據內媒報導,新物種或外來種可能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系統、原生物種,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所以科學家面對新物種都格外小心翼翼。因此,海關人員發現後,迅速取樣,並急送實驗室鑑定,同時針對同批次貨物實施檢疫處理。

據《央視新聞》報導,拱北海關保健中心病媒實驗室工程師陳健表示,通過DNA條形碼技術及形態學鑒定,均未匹配到已知的蜚蠊種類。經進一步研究,依程序確認該頭蜚蠊為未被描述過的拉丁蠊屬蜚蠊物種,為全球首次報道,相關情況以論文形式發表在《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誌》上。

蜚蠊,俗稱蟑螂,小強、曱甴等,目前已知的種類達4,000多種,是海關口岸監測的重要病媒生物之一,具有極強的適應力、繁殖力,作為外來物種很容易在入侵地定殖,對入侵地生態環境造成威脅,還可能攜帶未知病原體傳播疾病,危害人類健康。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