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出首位華裔市長 港移民二代沈觀健當選

香港移民二代沈觀健當選溫哥華市長後,發表勝選感言。王弘樹攝

5位溫哥華市長候選人,在9月底辯論華埠安全議題。網上圖片

尋求連任溫哥華市長的斯圖爾特敗選。網上圖片

本報訊

15日是加拿大卑詩省的市政選舉投票日,51歲的香港移民二代沈觀健(Ken Sim)擊敗現任市長斯圖爾特,當選新一屆溫哥華市長,成為溫哥華有史以來首位華裔市長。沈觀健被視為親北京,斯圖爾特則與台灣友好,斯圖爾特落馬後,當地台灣移民擔心溫哥華和高雄結為友誼城市的計劃胎死腹中。

卑詩省15日舉行地方選舉,分別改選市長、市議員與教育局委員等職位。根據截至午夜的開票情況,沈觀健贏得逾48%選票,確定勝選。排於次席、謀求連任的斯圖爾特(Kennedy Stewart),得票率約32%,已承認敗選。當得知沈觀健大比數擊敗斯圖爾特後,支持者高呼「ABC!ABC!」ABC指沈觀健領導的新政黨優化城市黨(A Better City)。

「提升溫哥華競爭吸引力」

沈發表勝選感言說,成為溫哥華首位華裔市長,這段路非常漫長,從興建鐵路的第一筆中國人頭稅直到135年後的今天,溫哥華終於選出首位華裔市長。他說:「這一刻歷史並沒有將我遺忘,感謝所有支持我的市民及同事。」沈觀健在競選政綱中突出安全、負擔能力、可持續性三大優先事項,主張增聘警察和心理健康護士、通過簡化審批等手段解決住房困境、改善市內交通基礎設施、提升市府效率等。

他承諾新增100名警察、100名心理健康護士,並在2025年之前,為所有警察配備隨身攝像頭,且恢復在城市校園內派駐警員的學校聯絡計劃。在住房問題上,沈觀健承諾將通過縮短許可證審批時間來大幅增加建設。他說:「我們將努力使溫哥華成為世界上交通便利的複合功能城市,提升溫哥華的城市競爭吸引力。」

沈觀健2018年代表無黨派協會與斯圖爾特競爭市長之位,以不到1000票之差落敗。沈觀健在溫哥華出生成長,父母來自香港。他長期在商界打滾,投身政治前是名企業家,並擁有資深特許會計師身分。沈觀健今次代表的溫哥華優化城市黨被視為親中右翼黨派。這個新興黨派在此次市選中奪得溫哥華市議會10個議席中7席、公園委員會7席中6席,以及學務委員9席中的5席。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本拿比等城市,多名華人市議員已確定連任。另外,華裔參選人Simon Yu在卑詩省北部城市喬治王子城勝選,成為當地有史以來首位華人市長。

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溫哥華共有16.7萬名華人,佔全市總人口27%,在所有移民族裔中居榜首。不過當地台裔社區卻有憂慮感,因為原市長斯圖爾特與台裔社區關係友好,多次提到侄女是來自台灣的移民。他去年啟動溫哥華與世界城市締交「友誼城市」項目,期盼高雄可望成為溫哥華全球第一個友誼城市。

或影響與高雄締結友誼城市

大溫哥華台灣僑界聯合會前主席張理瑲對中央社說:「未來還是會繼續推動高雄和溫哥華締結友誼城市,但不確定新市長沈觀健會不會同意。」10月1日沈觀健與台灣社群有一場茶會,交流他參選的理念。茶會上有人問起他是否支持高雄與溫哥華結誼,沈觀健並未正面回答,反批評斯圖爾特想做這個計劃只是「想分化華裔社區」,稱友誼城市「對促進溫哥華商業發展並沒有幫助。」

僑務委員李重義對中央社說:「沈觀健和親中勢力走得很近,他和台灣社區的距離比較遠,這讓我們感到憂慮,一切只能靜觀其變。」10月1日沈觀健與台灣社群有一場茶會,交流他參選的理念。茶會上有人問起他是否支持高雄與溫哥華結誼,沈觀健並未正面回答,反批評斯圖爾特想做這個計劃只是「想分化華裔社區」,稱友誼城市「對促進溫哥華商業發展並沒有幫助。」不過當場有支持他的台僑為他辯護,稱沈觀健也會支持這個案子。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