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供應鏈問題不斷,消費行為也隨著疫情及通脹發展而轉變,害零售商庫存持續堆積,連帶助長倉儲及物流成本。
《工商時報》報道,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發表最新物流業現況報告,內容指出去年美國企業物流成本增加22%至1.85萬億美元,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8%,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比重,且今年企業物流成本恐怕進一步增加。
去年美國企業運輸成本增加22%,庫存成本也增加26%,因為過去一年來企業為了避免供應鏈混亂耽誤商品上架時間,不惜提早下單從海外進口商品,連帶拉長商品在倉庫的存放時間。BNSF鐵路公司營銷長鮑伯表示:「企業庫存眾多,但這些庫存都不在對的地方。」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運輸業顧問賓漢預期今年美國消費支出成長4.2%,但預警「消費支出組成份子改變」,耐用品需求將受到衝擊。今年6月以來包括Target、Gap及Kohl’s等大型零售商都表示庫存太多,紛紛向海外供應商砍單並祭出清倉折扣。化妝品零售商Ultra Beauty運輸物流副總裁科布斯表示:「事先計劃非常重要。過去幾年來我們曾多次提出緊急應變計劃,今年也將提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