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博物館「維權紐約」展覽 增加《噪起來》裝置

1930至1950年代美國華裔洗衣工人的維權運動紀錄文獻。

當年洗衣工人的證件及用過的熨斗。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維權紐約」(Activist New York)展覽現已進入第10周年紀念,紐約市博物館將於3月18日推出由藝術家阿曼達·賓朵雅創作的壁畫裝置,展示了亞裔紐約客的韌性,以及整個維權活動的團結一致,對其正在進行的展覽作為補充。賓朵雅的裝置作品《噪起來》(Raise Your Voice)納入了當代圖像及歷史維權活動,並邀請觀眾思忖自己本身的倡導力量。

《噪起來》安裝在《維權紐約》展附近的彩色插圖為特色,並將賓朵雅2021年公共藝術活動《我們居多》(We Are More)的精選作品與維權人士河內山百合品混合在一起。河內山百合和麥爾坎皆哈林區居民,在反對種族主義和戰爭的活動中成為朋友和盟友,並激勵了美國亞裔和黑人解放運動中未來世代的維權人士。
隨著在COVID-19流行疫情期間針對美國亞裔仇恨犯罪的激增,賓朵雅的《我們居多》首次出現在時報廣場的電子廣告牌和垃圾箱上。 而《噪起來》把日常紐約客的描繪與歷史人物的形象匹配起來,意味紐約維權人士的傳承。
除了《噪起來》裝置,《維權紐約》還將設有兩個新的部分:一部分關注當前紐約市的維權運動,另一部分關注1930年代至1950年代美國華裔洗衣工人的維權運動。
關於洗衣工人的部分探討了排華和麥卡錫主義時代裡城市手洗洗衣店的工人如何要求改善勞工權利並抵制長期合法化的歧視。物品包括一個原裝的手洗標誌、在唐人街組織的洗衣工人的照片,以及說明美國華裔如何反對市政府官員含帶歧視的物品。隨著最近在COVID-19流行疫情間反華歧視和暴力事件的增長,這些鎮壓和抵抗的歷史仍然與以往一樣重要。
幾個世紀維權運動的努力,代表著全方位政治意識形態,通過一系列裝置而發光。該展覽展示了博物館著名收藏品中的歷史文物和圖像,以及從其他存儲庫和個人收藏中借出的作品,並作為每年數千名學生和從事教育工作者的學習工具。
泰裔藝術家Amanda Phingbodhipakkiya於3月30日,將與紐約市人權委員會前局長Carmelyn P.Malalis在博物館裡進行公共藝術與人權交叉點的對話。Phingbodhipakkiya作為紐約市人權委員會的常駐藝術家,開發了早期的展覽系列,以應對COVID-19危機期間反亞裔騷擾和暴力事件的增長。
有關《噪起來》在紐約市博物館展覽詳情,請訪www.mcny.org。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