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許可紐約報道
年僅40歲的高慧民(Michelle Go)15日於時報廣場被有10次被捕記錄且目前正在假釋中的非裔遊民馬修(Simon Martial)無端推落鐵軌身亡後,該事件再度引發各界對心理健康問題及亞裔處境的關注。昨晚(18日)6時許,數百名各族裔民眾自發前往時報廣場,在寒風中為高慧民進行守夜。包括紐約市長亞當斯、州總檢長詹樂霞、國會議員孟昭文等在內的數十位民選官員也到場悼念,呼籲應盡快採取措施,解決紐約市存在已久的心理健康及遊民問題。
時報廣場位於48街附近的大屏幕昨晚播放包括高慧民、三藩市去年被襲擊推倒在地死亡的泰裔老翁維查(Vicha Ratanapakdee,音譯)、屋崙去年遭劫匪襲擊身亡的華裔長者何柏(Pak Ho,音譯)等6人的畫像。現場許多民眾手捧鮮花、蠟燭,在寒風中默默佇立,神情凝重。還有市民手持「亞裔的命也是命」、「停止針對亞太裔的暴力」等標語,進行著無聲地抗議。
組織此次守夜活動的「亞裔反對不公義(Asian Fighting Injustice)」的創辦人魏本(Benjamin Wei,音譯)表示,自己創辦這一組織源於去年2月自己的一位朋友的朋友於曼哈頓華埠下班途中被人無端刀捅,遇襲者一度性命垂危,失去了重要臟器。魏本說,「這一事件發生後,我覺得要做些什麼。但針對亞裔的攻擊一直在繼續。」他表示,無論是導致6名亞裔女性喪生的亞特蘭大水療中心槍擊案,還是去年3月一名亞裔女性在曼哈頓中城被無端毆打,亦或是前不久剛剛離世的無端遭仇恨攻擊的馬耀泮,這些事件都給亞裔社區帶來了創傷與恐懼,「安全是一項人權,而作為亞裔,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在地鐵站被人推下去。」他呼籲市府應當仔細考慮如何可持續性地人性化地對待心理健康疾病患者,同時保證市民的安全。
國會議員孟昭文表示,每個人對於如何解決心理健康及遊民問題都有不同的見解和建議,「但沒有任何一項措施能夠一勞永逸,這是深深植根於貧窮和種族主義的複雜問題,僅靠指責他人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她表示,政府除了應當給需要心理健康支持的人提供所需資源和服務外,也需要更多社區組織在心理健康方面提供支持。
亞當斯指出,「干預」和「預防」是他解決相關問題的核心理念,一方面要通過提供心理支持來干預心理危機,另一方面要及時處理心理健康問題和實時犯罪,防患於未然。他鼓勵民眾多與彼此交流,加深相互理解,齊心協力令城市變得更好,「不要讓紐約市成為相互隔絕的城市。」
詹樂霞及副州長本傑明均表示,不能讓地鐵系統成為心理健康支持系統,應當理解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的配套設施,增加床位,對相關機構提供支持,從而減少心理健康疾病患者將地鐵系統視為庇護所的現象。

數百位民眾在寒風中悼念高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