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在南非出現後,歐洲、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迅速發現其蹤跡,但美國相隔5天後,才在本月1日發現首宗病例,令人質疑國家的檢測水平落後於人。專家表示,病毒基因測序技術其實已有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盲點和瓶頸,因此造成了這個現象。
《紐約時報》報道,專家談到這次追查Omicron的工作時,表示全美的病毒基因測序已有很大進展,去年疫情爆發初期,每周只能處理3000個樣本,比例不到整體確診數字的1%,但現在已增至每周8萬。病毒專家貝德福(Trevor Bedford)解釋,基因測序必須達到一定數量才有效果,但實驗室從取得病人樣本到完成測序,整個過程需時10天,中間難免出現延誤,此外部分州府人手和資源有限,檢測時間更長,例如俄亥俄州衛生部門便表示,由採樣至測序完成需要最少3至4周。
另一個原因是,實驗室會優先處理外遊人士來美的確診個案,藉此防範境外輸入。以這次加州的首宗Omicron個案為例,當事人上月22日由南非返美,1星期後確診,相隔兩天科學家便檢測出Omicron病毒株。對此貝德福表示,可見國家的基因測序能力已有明顯改善。雖然檢測體系的運作開始暢順,但不同州份之間仍然存在差距,可能拖慢發現新病毒株的速度。在過去3個月,佛蒙特和麻省的測序數字,分別佔當地病例的30%及20%,但肯塔基和賓州等地的比例卻不足3%。
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的基因傳染病學家福弗(Joseph Fauver)表示,還有一個原因是,不少民眾經過家居快速測試發現確診後,沒有進一步進行病毒分子檢測(P.C.R.),使得科學家無法收集樣本,這個也成為測序工作的盲點。專家盼望,全球限制南非的航班後,或能減慢Omicron傳播的速度,為美國爭取寶貴時間。
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