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圈充斥低價代叫 其實多涉及盜卡洗錢

微信裡某代叫的朋友圈。

 

本報記者王珂瑩洛杉磯報道

不少在洛杉磯的華人群裡都充斥著外賣和各種代叫的廣告,不少留學生的朋友圈也有很多微信好友做這方面的兼職:uber代叫,話費代繳,低價機票,度假酒店,禮品卡轉賣等。只要通過他們,消費者只需用原價的3-5折就可以享受到和原價一樣的服務。

然而這樣超低價的服務往往是通過盜刷他人信用卡得來的,但現象卻依舊普遍。一些受訪者認為無所謂,便宜就好,用超低價享受原價的服務何樂而不為。但也有受訪者表示,這樣的行為在縱容不法分子盜刷信用卡,讓盜刷信用卡的行為更加猖狂,不僅觸犯法律而且十分不道德。

一直在微信上找Uber代叫的小李表示,自己沒有考駕照也沒有車,一直叫Uber很不划算,有了Uber代叫後,省了不少錢。她說:「我經常需要出遠門,有時候要從洛杉磯市中心去爾灣,但每次去正常叫Uber的話要花差不多100美金,在微信上加了Uber代叫以後,我每次只用Uber一半的價格就可以享受到服務,這樣下來給我省了不少錢。」當記者問道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小李回答:「每次出門前,我都會在微信上聯繫代叫的人,把我的出發地和目的地還有我的我手機號都告訴他,然後他幫我叫好車後會把叫好了的車的信息告訴我,但每次叫車時他使用的名字都不一樣,所以每次我坐上車後司機和我確認名字時,我都會用幫我代叫的人給的名字和司機確認。坐上車後我就用微信或者支付寶付給他(代叫者)人民幣就好了。一般代叫的從來不會收美金。」

在洛杉磯居住的劉姓華人對代叫服務十分反感。他說:「我知道現在有很多代叫代買服務,不論是出去玩還是坐車或叫外賣,用超低的價格就可以享受到原價的服務。很多人聽起來肯定覺得用代叫是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但這卻助長了那些盜刷信用卡不法分子的氣燄,讓盜刷信用卡的現像變得更加普遍,今天你用別人被盜刷的信用卡享受著福利,明天可能換你的信用卡被盜刷。」

一位曾經在洛杉磯盜刷信用卡現已回到國內居住的人告訴記者,盜刷信用卡是一個洗錢的過程。他說:「信用卡資料在美國被盜是很普遍的現像,只要消費者在網上或者手機app上消費過,我們就可以得到他們的信息。舉個例子,叫一個uber,你需要給他你的手機號;訂個機票/酒店,你就需要提供你的護照信息地址等。這樣很容易就集齊了一個人的私人信息。然後拿這些信息去開卡。

利用這些信用卡,可以進行信用卡套現,有些拿來刷假卡,有些拿去購買禮品卡進行轉賣。盜卡者根據需求幫你訂外賣或者酒店或者Uber後,會讓你通過微信轉賬把錢給對方,從而達到了盜卡洗錢的過程。」

華人律師劉龍珠說,不論是信用卡套現還是假裝信用卡被盜,追回支付的錢數都涉嫌刑事欺詐與盜竊以及盜用身份三項刑事犯罪。如果涉案金額超過950美元屬於重罪,那麼刑事詐騙需要坐牢3年,盜竊重罪也是坐牢3年那就是6年,被檢控盜用身份可被判3年。

盜竊罪和刑事詐騙罪是按盜竊欺詐金額的次數來看,而不是按盜竊和欺詐總額來算。如果犯罪低於950美金屬於輕罪,那麼刑事詐騙需要坐牢1年,盜竊重罪也是坐牢1年那加起來就是坐牢2年。

劉律師表示,同理,根據盜竊和欺詐不止一次那麼坐牢年數就要一年一年的累加。對於那些套現成功不再到美國的案例,理論上是已經涉欺詐銀行,是聯邦重罪,還涉及盜竊、詐騙等至少5條以上的罪名。但實際操作困難,首先因為很久前就有這種事情發生,所以套現十幾萬和幾十萬元已經變得難度很大,因為信用卡公司覺得不對勁會立馬將卡停掉。其次,無法判斷對方是否是真的動機不純構成詐騙而展開追捕。即使套現成功回國後,雖然中國和美國沒有正式的引渡條約,可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有引渡條約,那麼這些人去了別的國家旅遊之類的很有可能被逮捕,被引渡回美國。這些人永遠無法再踏入美國的土地。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