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粵港澳的全運聖火終於熄滅,但「全民運動」的體育精神依然,這體育文化的熱情仍然掀起運動風潮,快快站起來揮灑汗水,延續全運激情!全運的引誘和鼓勵,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延續體育的效應,當我們把運動融入健康生活的領域,便是真正的自我財富,社會經濟效益。
當然,講是容易,但香港人生活緊張,職場忙碌,學業又多壓力,運動設施又未必方便,自然大家運動時間不足,但全運會的意義,恰似一聲尖叫的號響,喚醒全社會對體育價值的重新認識,懂得安排時間平衡生活,告訴我們體育不僅是生活的娛樂,更是健康的基石,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的自我權利。當我們在晨光中跑步,單車,黃昏室外羽毛球,我們不僅為自己個人強健體魄,更在社會經濟問題作出無私的貢獻。
衆所周知,身體活動不足或缺乏,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是令身體不健康的重要原因,所以簡單見議,每天工作靜坐觀看電腦的時間要控制在2到4個小時以內,最好能每小時起來伸展活動一下,-至二分鐘也是好。
有氧運動為主抗阻運動為輔
基本運動原則是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抗阻運動為輔,每周進行150~300分鐘,例如一星期中有5天運動不少於30分鐘,最理想是300分鐘,可以當身體習慣後才慢慢增加運動時間,至少隔天運動1次,抗阻運動每周2-3次,每次10~20分鐘。
中等強度運動進行時,呼吸和心跳會稍為加快及輕微流汗,可以講說話,常見的包括跑步,游泳,騎單車,乒乓球,羽毛球等。初運動時,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可以嘗試把生活與運動混和,例如盡量步行往返工作地點,多出外散步,行樓梯等。
跑步可以鍛煉體能還能提高心肺功能,有利於心臟的健康,防止脂肪的堆積。游泳更可運動手、腳、腰和腹,可以使全身的線條訓練,有健身美體作用,游泳時身體浮在水中,對膝有問題的人更適合。騎行單車被稱為“黃金有氧運動”,可以使心肺健康及鍛煉全身肌肉,更可訓練眼與手腳協調。羽毛球,乒乓球強身健體外更能鍛煉眼睛、手部和肢體協調,亦助預防頸椎病。籃球涉及彈跳等動作能提高身體協調和快速反應能力,亦可刺激青少年的骨骼生長。
郭志堅澳洲運動創傷物理治療專科文憑,前港足、亞奧運港隊隊醫,廣州中醫藥大學骨傷科學博士查詢:[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