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平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連串立法會選舉論壇舉行,就多場論壇所見,候選人互動氣氛良好,各人就其關心的議題表述,及答市民問題,市民對選舉的關注度也隨 論壇的舉行而升溫,相信本屆立法會選情會較上屆熱烈,來屆立法會將耳目一新,料可帶來新思維。
這星期是地區直選論壇,開始前已有市民排隊等候入內,非常踴躍,亦有助選團,氣氛濃厚,不少論壇座無虛席,現場氣氛良好,大家理性討論,候選人之間及候選人與選民也有良好互動。
候選人聚焦地區議題和社會關心的議題,例如就業、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地區交通問題等,都是貼地的民生問題,反映候選人取態務實。
反而市民提問問及「如何推動海運產業和現代物流業發展?」「如何吸引人才和投資,為中小企創造機會,協助年輕人投入經濟轉型?」等宏觀問題,這要求候選人不但須熟悉地區,還要對香港整體的發展形勢有獨到見解。如果候選人沒有真正關心過這些問題,只是紙上談兵,選民不可能被輕易糊弄過去,所幸候選人都能對答如流,提出自己的見解。
本屆立法會選舉共有161人報名,角逐90個議席,54位議員參選競逐連任,競逐連任議員勝算並不特別高,港島區就出現五人競逐兩席位、五人中三人是現任議員的情況。
換言之,至少一名現任議員將落敗,最多只有53位議員能夠連任。看評論,本屆立法會新人比例將不低,地區直選10區共20個議席中,至少有6席,即30%,一定會由新人出任;功能組別45個新人參選,28個功能界別中13個全數由新人出戰,即是有43%席位一定由新人出任;選委會40席,這個界別至少有16人,即40%新丁入場。
對新人來說,缺乏經驗本身是弱項,論壇中容易露出破綻,必須花更多力氣優化政綱;對於現任議員,過去的經驗也很可能變成固有思維,這要求資深候選人重新思考問題、重新向選民證明自己。
個別選區將出現「爭崩頭」局面,很多區都是四爭一的方式搶奪第二席,部分地區大黨派出兩個候選人落場,更加會出現同黨互相\U00020779票的狀況。
本屆立法會不少現任議員退場,雖然曾引起坊間一些議論,但我認為,這反映不是一次當選就可永遠做下去,更非如反對派所講,是「花瓶」,只要不反對政府就可「高枕無憂」,議員要繼續當選,就要有貢獻。
以往的競選論壇是「鬥大聲」,罵得越多勝選舉機會越大,政綱內容都不重要,結果選出來的議員天天吵鬧做騷,香港整體停滯不前,樓價天高,市民居住環境惡劣,怨聲載道,優化選舉制度後,上屆立法會在改善民生方面作了不少貢獻,期望本屆立法會能出謀獻策,讓香港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