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圍繞加州高鐵項目的政治風暴正在形成,這不僅是資金與技術挑戰,更是一場關於數據真實性與政府公信力的重大考驗。
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對加州高鐵項目展開調查,重點要查官員是否故意歪曲客流量預測,以獲取聯邦和州政府資金。這已不是加州高鐵第一次受到質疑,今年6月,美國交通部的報告就指出該項目存在「錯過期限、預算不足和客流量預測可疑」等問題。如今,這場調查將直接針對項目最核心的合理性依據——客流預測的真實性和科學性。
加州高鐵項目最初設想十分宏偉。2008年立項時,計劃連接三藩市和洛杉磯,全長約800公里。如今17年過去了,項目已嚴重縮水。現在僅存約275公里的路段,但就這成本已高達350億美元,超過整個項目的最初預算,還存在70億美元資金缺口。更令人擔憂的是項目進展緩慢。截至目前,該項目僅完成了約35公里的填土工程和11座立交橋結構,至今尚未鋪設軌道。
加州高鐵項目的資金問題一直是兩黨政治鬥爭的焦點。目前項目已花費的經費中,約82%來自州政府,18%來自聯邦撥款。特朗普上一任期時,政府就曾試圖撤回資金。特朗普本人公開稱加州高鐵為「通往虛無的高鐵」。加州州長紐森強烈反對聯邦的決定,誓言反擊,但這種政治博弈無法解決項目自身的根本問題。
客流量預測是高鐵項目可行性的核心依據。加州高鐵管理局對其客流預測一直充滿信心,在2024年商業計劃中更新了預測方法。但外部專家一直質疑這些預測的合理性。批評者認為,管理局可能使用了過於樂觀的模型,高估了乘客的需求,低估了競爭(如航空和公路交通)的影響。
多年的延誤和成本超支也嚴重損害了公眾對項目的信心。年初一項的民調顯示,超過53%的加州選民「對高鐵項目失去信心」。只有28%的人認為「它最終能完成並投入使用」,這使得項目更難獲得進一步的政治和資金支援。
加州高鐵項目面臨的不僅是資金和客流預測問題,更是城市治理上的一種挑戰。首先是土地徵收問題複雜,紐森坦言,「項目最大的延誤在於徵用2270處地產,並最終完成環境工程審批」。然後是審批流程繁瑣,根據加州鐵路部門的一份聲明,州和聯邦法律下的各種許可要求、冗長且重複的環境審查程序、以及與這些審查相關的法律訴訟,共同導致成本增加和延誤。另外,缺乏高鐵建設的相關技術與熟練工人,也是項目推進的障礙之一。
面對聯邦資金的撤出,加州方面可能採取的應對舉措相對有限。項目可能不得不縮減規模,優先完成在建線路的後續工程。資金解決方案可能包括增加州政府支出、吸引私人資本或發行州債券。但目前看,該項目完工時間可能繼續推遲。即使最終完成,很可能也只能實現局部運營,而非最初設想的連接三藩市與洛杉磯。
加州高鐵的命運不僅關乎一條鐵路線,也將成為美國基礎設施治理能力的試金石。調查結果終將揭開真相,究竟是樂觀預測與殘酷現實的差距,還是刻意為之的數據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