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20日)下午在記者會上回應提問時表示,新田科技城開發面積大、跨度時間長、投入的成本高,為保證園區發展與政府創科發展的大方向一致,政策上有一貫性,政府要有一定的引領作用,但光靠政府還不夠,市場資源包括投資、人才,工作效率及相關開發質素等,因此提出建立「平台公司」主導發展的概念,但重申具體發展模式仍在考慮。
明年起分5階段發展
孫東指,規劃將分為5個發展階段,其中首4個階段大概需要8年的時間,希望在未來10年時間完成全部的土地釋放,並初步完成科技城產業發展大概的發展布局。





成立「平台公司」能結合政府政策和高效市場力量
創科局常秘蔡傑銘指出,成立「專屬或平台公司」是當局正考慮的方法之一,好處是能夠結合到政府政策和高效的市場力量,「特別是在引入市場的資金、技術等方面,有一個非常好的引導作用。」他指,成立公司與否仍在構思和策劃的階段,但希望「平台公司」有一定的靈活性,包括可能有一間以政府為主導的主要公司,同時有多間附屬公司處理個別的不同地塊,採用不同的投資模式。
被問到政府如何吸引企業甚至海內外行業龍頭落戶科技城,孫東指香港有內聯外通及國際化的優勢,今後更會推出各項「政策包」吸引企業。他重申,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有發展產業的野心,現在欠缺的地方就是土地,「毫無疑問,新田科技城土地釋放出來,可以為我們下一步引入龍頭企業創造很好的條件。」同時,政府各個部門包括投資推廣署 及重點企業辦公室等會加點工作招商引資,「現在也確確實實在跟不少的企業在洽談,當然最主要是先解決土地問題。」
科技城與科學園及數碼港 共同建構未來南、中、北創科園區布局
對於未來科學園及數碼港的定位,孫東指它們將與科技城共同建構出未來南、中、北的創科園區布局,其中南邊數碼港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中間科學園是綜合產業園區,並聚焦健康生物科技、先進製造等;北面新田科技城將與河套區聚焦研究開發(R&D),「盛載河套園區一些好的科技成果落地。」蔡傑銘也指出,新田科技城的定位補足了目前香港缺少的創科中下遊地塊。
根據顧問估算,新田科技城在完全運作階段預計每年將為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帶來約2,500億港元或以上的貢獻,提供超過30萬個相關全職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