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日前突襲波士頓 Allston 一家洗車店,拘捕九名移民工人,引起當地移民社區強烈反應。大波士頓地區的華人移民也對此事件深表關注。事隔兩週後,其中三人終獲保釋返家。
這些移民工人的律師直言,此案暴露 ICE 長期存在的資訊封鎖與程序混亂,恐加深移民家庭的焦慮與恐懼。專家同時提醒,華人移民面對類似突襲時,務必熟悉自身權利,以免在混亂中失去應有保障。
據移民律師 Todd Pomerleau 表示,三人於本周一獲法官批准保釋金後,終於在律師提交「緊急動議」後成功離開拘留中心,與家人團聚。然而,這位指出,過程中他多次致電及發送電郵給 ICE 查詢當事人狀況與下落,卻屢遭冷處理。他表示,ICE 不僅不回覆任何資訊,甚至禁止被拘留者與律師通話。
他批評說:「我們的郵件石沉大海,電話無人接聽。如今的制度讓人彷彿看不到透明度。憲法權利在現行程序中形同被忽視。」
突襲當日,多名家屬親眼目睹親人被拘捕。薩爾瓦多籍的巴斯克斯(Jose Vasquez)在受訪時一度落淚,因為他的女兒、妻子與妹夫皆在突襲中被帶走。他原本只是到洗車店送咖啡,卻親眼看見家人被ICE奪走。更令人不安的是,他的女兒持有合法工作許可,但在突襲現場,ICE 拒絕讓她出示證件。他的妻子則因沒有相關文件,被安排於本週稍後舉行保釋聽證。
華人移民遇ICE 突襲如何應對
波士頓華人移民眾多,社區組織提醒,無論是否持有身份,面對 ICE 突襲時,都擁有美國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專家特別強調的三大關鍵原則,首先是保持沉默,不回答不必要的問題,律師指出,即使在突襲現場,移民仍擁有保持沉默的權利。拒絕回答身份、國籍或移民狀態的問題的權利,同時,切勿在未諮詢律師前簽署任何文件,尤其是自願離境書(Voluntary Departure)。
其次,沒有司法搜查令,不必開門。若ICE特工造訪住家,除非出示由法官簽署的司法搜查(Judicial Warrant),居民沒有義務開門。突襲中常見的 I-200 或 I-205 「行政拘捕令」並無強制力。專家提醒,華人家庭出於禮貌容易開門,但這可能讓風險大幅增加。
最後,應優先聯絡律師與家屬。一旦有人被拘留,家屬應立刻聯絡移民律師,使用ICE官方定位(Locator)查詢,準備保釋所需支持文件(納稅紀錄、家庭證明、社區支持信等)。律師表示,只要無暴力犯罪紀錄,大多數案件都有機會獲得保釋。
移民家庭承受恐懼與不確定性
多個社區組織指出,此案反映了 ICE 執法的長期問題——資訊封鎖、流程混亂以及對移民家庭造成的心理創傷。法律專家表示,恐懼與不確定性正成為一種「被制度化」的壓力,讓許多移民不敢尋求協助,更害怕在程序中失誤。
隨著移民政策環境複雜化,華人移民更需了解自身在美國法律中的保障。專家強調,遇到 ICE 時,牢記三點:不開門、不回答、不簽字。再加上法律支援與社區協助,移民家庭才能在風險增加的時代中爭取安全與尊嚴。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被ICE突襲的洗車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