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後氣溫驟降,紐約州流感病例呈現上升趨勢。紐約州衛生廳數據顯示:在短短一週內,紐約州流感病例上升了約30%,因流感而進急診的患者人數也增長約20%。
紐約百康仁德醫療集團(Rendr)的家庭全科醫生林恭慶(Kung Ching Lin, DO,見圖)表示,流感常見症狀包括:高燒、肌肉痠痛、疲倦和喉嚨痛等。流感不是「小感冒」,它可能引發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提前囤藥不如預約接種疫苗
有些人認為「得過一次流感就有抗體」,或者擔心打疫苗會不舒服,寧願「自然產生抗體」。對此,林恭慶醫生強調,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有不同類型,得過一種類型(如甲型)的流感,不代表會對另一種類型(如乙型)流感免疫。流感疫苗的益處遠大於副作用。群體接種不僅能保護個人,也能形成免疫屏障,降低社區傳播風險。
也有人曾表示不想打流感疫苗,因為「一旦打了,以後每年都要打」。林恭慶醫生解釋,這是錯誤觀念。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的原因,是因為病毒會不斷變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每年都會更新疫苗以對抗當季最新病毒株。
林恭慶醫生建議,流感高峰期預計在12月至明年2月,而接種流感疫苗後身體需要大約兩週時間才能產生足夠抗體,因此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是10月底至11月。同時除非有旅行或就醫不便的情況,林恭慶醫生不建議自行囤藥。
高風險人群應優先接種
林恭慶醫生提醒,以下人群屬於流感高風險群體,應優先接種:
65歲以上長者;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病等慢性病者;
6個月以上兒童;
孕婦;
高風險者感染後更易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需住院治療。
對此,林恭慶醫生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一位患有慢性糖尿病的年長患者,多年來從未接種流感疫苗。幾年前患者感染流感,高燒不退、肌肉痠痛、極度虛弱。送醫後確診為流感引發肺炎,住院治療一週。出院回診時,患者表示自己非常後悔沒有提前接種流感疫苗。從那以後,這位患者每到流感季節都會主動接種疫苗。
不少準媽媽擔心「打疫苗會不會影響胎兒」,因此猶豫是否接種。對此,林恭慶醫生解釋,孕婦感染流感後更容易出現併發症,如肺炎、早產或胎兒健康受損。
林恭慶醫生指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多項文獻證明,懷孕期間接種流感疫苗不會增加流產或畸形兒的風險。他補充道,接種疫苗不僅能保護孕婦自身,也能透過母體抗體,幫助新生兒在出生後獲得初期的免疫力。
流感疫苗知多少?
今年的流感疫苗為三價疫苗,針對三種主要流行病毒株。常見的輕微副作用包括注射處紅腫、低燒、疲勞等,通常1-2天內會自行消退。目前市面上有多種疫苗選擇:
高劑量疫苗(免疫反應增強4倍):適用於65歲以上長者;
標準流感疫苗:適用於6個月–64歲人士;
吸入式疫苗:適合2歲–49歲的暈針/怕針人群;
無蛋成分疫苗:適用於對雞蛋嚴重過敏者。
三大防護習慣最有效
林恭慶醫生建議,除了按時接種流感疫苗外,大家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健康作息與均衡飲食,以便更好地預防流感。而有慢性病的患者更要定期檢查,保持血糖、血壓穩定,防止流感併發症的發生。
林恭慶醫生目前在百康仁德旗下的兩家診所看診。
診所地址:38-08 Union St, STE 3L, Flushing, NY 11354
預約電話:718-939-5213
診所地址:135-27 38th Ave, 2nd FL, Flushing, NY 11354
預約電話:718-886-5068
歡迎您打開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獲取由百康仁德醫生提供的專業健康資訊、醫療信息,並可參與免費講座和有獎互動。紐約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