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面對偏鄉新生兒減少,北加州醫院近幾年陸續關閉產房,導致當地孕婦需長途跋涉分娩,但這種情況可能在加州新法生效後得以改變。
非牟利新聞組織CalMatters報道了北加州偏鄉一名孕婦分娩時的驚險個案。今年7月某天凌晨,居於小鎮格林維爾(Greenville)的孕婦邁耶斯(Emily Meyers)的羊水提早五周破了,與丈夫連忙驅車飛奔到兩小時車程外的內華達州雷諾(Reno)分娩,但最終來不及,在到院前13分鐘在車上迎接新生兒。
兩人路經有昆西市(Quincy)普羅馬斯地區醫院(Plumas District Hospital)和波托拉(Portola)東普羅馬斯健康院(Eastern Plumas Health Care),然而兩院皆無產房提供分娩服務。
邁耶斯的經歷突顯了北加州偏鄉孕婦的共同挑戰。全州數十家醫院停止分娩服務,使準備迎接新生兒的父母需要驅車數小時到外地分娩。
普羅馬斯地區醫院因人力成本和出生率下降,2022年關閉產房。今年,院方有份推動通過兩項新法,讓偏鄉醫院重啟產房服務。
其中一項由州參院執行主席麥奎爾(Mike McGuire)草擬的新法,建立一項10年試驗計劃,讓普羅馬斯地區醫院這類醫療設施設立待命產房,有需要才運作,毋須提供一般24小時產房服務。
產房須有進行剖腹生產、輸血、急救復甦和維生措施的能力,加州公共衛生局將透過新模型進行監察和評估安全結果。
另一項相關新法是放寬分娩中心相關執照規定,這些中心一般由助產士營運,且接受低風險分娩。
保險公司Partnership HealthPlan醫療長摩爾(Robert Moore)認為,要求偏鄉醫院24小時產房是不切實際,不少醫院關閉產房就能證明這點,而緊急產科服務總比沒有好。
新法生效後,普羅馬斯地區醫院計劃明年開設分娩中心和待命產房,符合資格但不欲接受硬膜外麻醉的婦女可在當地分娩。若出現任何併發症需要醫生處理時,院方值班產科團隊隨時接收病人。
院方發言人指出,產科護理是讓偏鄉充滿活力的一部份,為此過去幾年積極推動立法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