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了讓購屋更負擔得起,總統特朗普近日在社群媒體上提出「50年期房貸」構想。聯邦住房金融局局長比爾普爾特隨即回應稱,該機構正「著手研究」,並形容這將是「改變遊戲規則」的政策。延長房貸年限的目的,是降低屋主每月還款額。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數據,9月房屋售價中位數為41萬5200美元,以6.3%的利率計算,30年期固定房貸每月本金與利息約2056美元;若延長至50年,月供可降至1823美元,節省233美元。不過,房主累積資產速度將放慢,整體利息支出則會高出約40%。
伊利諾州奈爾斯市一處住宅外豎立著「出售」標誌。美聯社
CNBC報道,分析指出,房利美與房地美理論上可推出此類貸款,但目前50年期貸款不屬於《多德-法蘭克法案》規定的「合格房貸」,意味投資人若遇違約將無法獲得保障。若要改變此規定,可能需國會批准,過程長達一年。分析師賽伯格指出,兩大機構可先行建立次級市場,但若無政策變動,放貸機構不會主動推出50年期房貸。
利率問題同樣受關注。業界預估,50年期房貸利率將高於30年期,取決於投資人需求。《Mortgage News Daily》營運長葛雷厄姆表示,目前並無這類貸款的次級市場,短期內也難出現,因此不僅早期本金償還極少,利率也會更高,形同「只付息貸款」。他指出,多數人不會持有房屋達50年,即使房價上漲可帶來資產增值,但今年全美房價普遍走軟,升幅遠不如前幾年。
房地產業者普遍認為,50年期貸款對購屋者幫助有限。《Realtor.com》首席經濟學家伯納指出,這並非解決住房可負擔問題的最佳途徑,政府若想降低利率,應先取消引發通膨的關稅措施。另有分析認為,此新型房貸可能仰賴房利美與房地美繼續由政府託管。特朗普政府計劃未來讓兩家機構私有化並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但專家警告,若引入50年期貸款,可能使私有化進程更複雜。
住房負擔能力已成特朗普政府的主要壓力點。疫情期間的低利率引發購屋熱潮,五年間房價暴漲逾五成,導致房屋銷售與貸款需求明顯下滑。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報告顯示,首次購屋者平均年齡從1991年的28歲上升至2024年的38歲,形容數字「令人震驚」。特朗普政府已敦促建商加快新屋供應,但建商反駁稱土地、勞工與材料成本過高。房屋建商PulteGroup執行長馬歇爾表示,市場供應缺口約400萬套,解決此問題需聯邦、州與地方政府與建築業共同合作。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