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友好傳來一條臉書連結,竟是自己的音容再三被盜用,開設假冒社交專頁拉人入炒股群組,今次更是一條在已經本人同意或許可 造出來,看似真實利用深偽(Deepfake)合成技術透過人工智能生成兼操縱的聲音和短片,目的只有一個:呃錢騙財割韭菜。
近年越來越抗拒把日常生活與社交活動點滴放上社交媒體,向來愛打卡刷存在感的朋友以為自己Anti-social,他們不知道被不斷盜用照片,然後有疑似騙徒不斷在網上開設假冒專頁的煩惱,現在連聲音、樣貌亦被盜用合成,感激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Francis仗義幫忙公告天下,儘管自己並非唯一受害者,不少財經界行家亦有同樣遭遇,慨嘆經濟差騙徒橫行,更惱人臉書不肯正視問題,變相淪為騙財的幫兇,受害者亦只能自行發現,見一次舉報一次。表面源自越南、主腦疑似來自內地的詐騙專頁幕後指揮,絕對係離譜兼猖狂,在深偽短片中的自己,竟然會連鄉下話都未戒甩。
網戀騙案得逞原理亦然,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一隻手掌拍不響,事主若非戀愛腦,更大可能係鬼迷心竅,被對方看穿了是一名等愛的女人(當然也可以是男人),一旦疏於防範,風險意識解除,中伏指數即時攀升。
科技發達雙面刃,當然,你唔貪心、唔輕易信人,騙徒就唔會有機可乘。小心駛得萬年船,若非識於微時的朋友,何妨加多幾分謹慎,尤其當有錢銀瓜葛,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簡稱DD)更加唔慳得。當然,大前提還是要懂得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