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退還可能性大幅升高 恐引發「一團亂」

本報訊

隨著最高法院多位保守派與自由派大法官對特朗普政府維持關稅的辯護表現出強烈懷疑,企業獲得關稅退還的可能性週三(5日)大幅上升。

企業獲得關稅退還的可能性週三(5日)大幅上升。美聯社

綜合CNN及美聯社報道,目前最大疑問是:若最高法院裁定政府敗訴,退稅機制將如何運作?

根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截至9月23日的資料,政府自相關關稅措施中已徵得近900億美元收入,且在法院作出裁決前(可能需時數月),這筆金額仍將持續增加。

若最高法院裁定不利於特朗普政府,目前尚不清楚哪些企業有資格獲得退稅。

由特朗普任命的大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週三在庭上質問挑戰關稅的中小企業代理律師、前代理總檢察長卡提亞(Neal Katyal):「假如你們勝訴,退稅程序將如何進行?會不會一團亂?」

卡提亞表示,他代表的五家企業若勝訴,理應獲得退稅,但對其他企業而言,情況將「非常複雜」。
「所以,就是一團亂?」巴瑞特插話說。
卡提亞回應:「這確實很困難,我不否認。」

貿易律師、凱西李維肯特(Cassidy Levy Kent)合夥人貝林(Thomas Beline)指出,除卡提亞代表的五家公司外,其他企業未必能自動獲得退稅,可能須向下級法院分別提起申訴,才有機會拿回關稅。

他說:「若我是進口商,現在應該檢視近幾個月的進口紀錄及貨品清關日期。」這涉及CBP確認進口商最終應繳關稅金額的「結清」(liquidation)程序。

在此之前,進口商先繳交「預估關稅」,而由於關稅法規繁複,CBP往往需數月才能確定最終金額。貝林建議進口商可向CBP申請延長結清期限或提出抗議,以避免案件完全結案,屆時更易申請退稅。

卡提亞在庭上亦提到這一行政流程,並引用1998年最高法院有關港口維修費(harbor maintenance fees)的判決,當年進口商最終獲退還關稅款項。

不過,1998年該案的退稅金額僅7.3億美元,且歷時兩年才全數退還;相較之下,這次涉及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規模龐大得多。

荷蘭奈特(Holland & Knight)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前司法部檢察官艾克斯(Ashley Akers)指出:「鑑於預期退稅量龐大,CBP可能會採用簡化或自動化流程,如同以往的關稅退還案例,要求進口商透過CBP表格更新付款資料。」

她補充說:「CBP也可能(但機率較低)主動發放全面退稅而不需個別申請。」最終,企業獲退稅時還可能附帶法定利息。

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