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輔助警察隊今日(11月1日)舉行結業會操,見證新一批輔警警員畢業並正式投入警務工作。當中兩位學員分享投考輔警的心路歷程,均期望以「雙重身份」回饋社會。其中任職機電工程署工程師於工作中感受到警察的專業,加上曾是輔警的母親影響而投考,盼透過工程專業與輔警經驗相輔相成,提升警務效率;另一名中學助理校長本著「育人」初心,結合教師與輔警兩個角色,引導年輕人守法成長。
記者 黃文威 麥鍵瀧
畢業女輔警郭倩明現職機電工程署工程師,已服務政府11年。她表示自2021年起便負責策劃及管理警務處工程項目,包括警察訓練設施的電子系統,「在工作中會與不同階級的警務人員有所交流,從中認識到警隊的運作,亦感受到他們的專業精神,因而對警務工作產生興趣。」加上母親曾是輔警警員,在多方的鼓勵下決意投考輔警。


「小時候媽媽會分享她做輔警的經歷,到現在我進行訓練時亦經常與她分享。」郭倩明形容輔警訓練中的射擊、步操和法律知識為全新挑戰,為此積極於工餘時間研讀,並維持良好體能,最終獲得銀笛獎、全期最佳學術獎第一名,「感謝教官一路以來的指導,以及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能夠獲獎相當高興。」
談及日後要如何平衡正職及輔警工作,她認為只要做好規劃,相信可以應付兩邊工作的,並強調兩個身份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作為輔警警員,前線工作的經驗讓我從工程角度思考如何引入科技,提升執勤時的效率與安全性,而身為工程師的我亦能借助受訓期間的經驗,提出更實用的建議。」


另一位畢業輔警冼嘉豪的正職是中學助理校長,任教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歷史科及地理科,日常工作包括學與教、訓育輔導及日常管理。他稱「助理校長和輔警看似截然不同,但都源於『育人』初心。」作為教育工作者,看到社會罪案涉及年輕人時,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感到痛心,他希望在校園外作為輔警,守護學生和市民的安全,並以身作則,提升青少年的守法意識和公民責任感。
冼嘉豪亦指,現今世代年輕人容易陷入迷茫甚至誤入歧途,期望透過輔警和教師兩個身份,去引導年輕人,春風化雨,為其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日後將會運用輔警訓練的法律知識、危機處理及溝通技巧,結合教師輔導理論,幫助學生作出正確選擇,做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抱持仁愛的心,為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