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街頭上的聯邦部隊

聯邦部隊部門制服各異、任務重疊,民眾往往難以分辨其權限與行動範圍。美聯社

隨著邊境巡邏隊(Border Patrol)現身芝加哥街頭、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在曼菲斯巡邏,特朗普總統為推行大規模遣返與打擊犯罪行動,調派的聯邦部隊種類與規模正不斷擴張。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由於這些部門制服各異、任務重疊,民眾往往難以分辨其權限與行動範圍。以下是這些部隊的組成與運作概況。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是全國主要的移民執法機構,分為兩大單位:一是負責逮捕與遣返的「執行與遣送行動處」(ERO),另一是原本調查跨國犯罪的「國土安全調查處」(HSI),但特朗普已授權後者也可進行現場逮捕。

ICE人員制服不一,部分穿著標識明顯的背心,部分則便衣執勤。2020年,加州多個社區組織控告ICE探員冒充地方警察執行任務,最後在今年八月達成和解,要求探員在衣物上明確標示「ICE」。有時ICE探員便衣執勤,直到逮捕時才表明身份。

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主要負責邊境執法,但特朗普政府已將其調派至全國各地執行移民逮捕。距離邊境100英里範圍內,CBP擁有比地方警察更廣的搜索權限。

此外,特朗普還以「保護移民探員與聯邦財產」為由,派遣國民警衛隊前往芝加哥、洛杉磯及奧勒岡州波特蘭,並要求其與曼菲斯與華盛頓特區警方共同執勤。多數由民主黨主政的地方政府強烈抗議,指控總統濫用警衛隊,這支部隊本應用於天災、戰爭或重大騷亂時。

特朗普的「遣返與治安」行動界線逐漸模糊,各執法機關職責重疊。ICE與邊境巡邏隊仍負責移民拘捕,但國土安全部與司法部下其他單位也日益參與其中。

ICE重啟住宅突襲與職場突查,並增加街頭臨檢,甚至誤拘美國公民;其探員亦常在移民法庭外逮人,引發「違反正當程序」爭議。許多城市警方直接協助ICE逮捕移民或代為拘留至探員抵達。

在華盛頓特區,至少八個聯邦機構參與特朗普的執法計畫。當地警方在攔查輕微違規時會協助ICE確認目標,而ICE探員也會協助警方辦理非移民類案件。在移民執法受阻的城市,國民警衛隊與聯邦探員共同駐守聯邦建築並鎮壓示威。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