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國際環保博覽揭幕 匯聚全球創新科技引領綠色未來

第20屆國際環保博覽今日(28日)於亞洲國際博覽館盛大開幕,展開為期四天的展覽活動。本屆博覽以「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為主題,成功匯聚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約340家參展商,共同展示最新環保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方案,為業界打造一個促進交流與合作的優質平台。開幕典禮邀得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丁志軍、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貿發局總裁張淑芬,以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慶新等嘉賓共同主禮。

謝展寰:香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

張淑芬在致辭中表示,今年適逢國際環保博覽邁向第20屆的重要里程碑,不僅展現了對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更體現了持續促進綠色創新與業界合作的使命。

謝展寰則表示,在全球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香港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憑藉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國際都會的獨特地位,以及擔當中國內地對接世界的橋樑,香港得以匯聚人才、科技與資本,能促進合作和擴大綠色創新。

于會文(左三)、謝展寰 (右三)、張淑芬(左二)及一眾嘉賓到場參觀。貿發局圖片
于會文(左三)、謝展寰 (右三)、張淑芬(左二)及一眾嘉賓到場參觀。貿發局圖片

 

今年博覽共有 17 個展團參展,當中包括環境運動委員會首次組織展館,帶來 22 家本地初創。貿發局圖片
今年博覽共有 17 個展團參展,當中包括環境運動委員會首次組織展館,帶來 22 家本地初創。貿發局圖片

 

海外展團方面,今年新增韓國展團,陣容鼎盛。貿發局圖片
海外展團方面,今年新增韓國展團,陣容鼎盛。貿發局圖片

 

綠色及智慧出行屬今年新增領域,聚焦於各種嶄新的綠色運輸方案及產品。貿發局圖片
綠色及智慧出行屬今年新增領域,聚焦於各種嶄新的綠色運輸方案及產品。貿發局圖片

 

業界新血亦不容忽視,學研機構與初創帶來創新綠色方案。貿發局圖片
業界新血亦不容忽視,學研機構與初創帶來創新綠色方案。貿發局圖片

 

三大重點領域 呼應政策方向

展覽規模再創新高,共設有17個特色展團。本地展團方面,環境運動委員會首次組織22家本地綠色初創企業參展,展現香港在環保創新領域的活力。中國內地多個省市包括廣東、深圳、上海等也組團參展,其中「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環境科技產業聯盟更是首次亮相。海外展團陣容同樣精彩,新增韓國及意大利展團,而挪威、荷蘭及加拿大展團也載譽歸來。

本屆博覽緊扣特區政府施政報告的環保政策方向,重點展示三大領域的創新成果。在循環經濟及廢物處理方面,參展商帶來多項突破性技術,包括具備即時人工智能識別功能的智能分類垃圾桶,以及推動城市永續發展的再生能源發電廠項目。綠色及智慧出行領域則呈現了電動車快速充電方案和創新的氫能儲運技術。此外,ESG相關服務方面也有亮眼表現,多家企業展示能有效降低營運成本與碳排放的智能管理系統。

業界領袖聚首 建造業與交通運輸業成焦點

博覽期間舉辦多場專業論壇,其中「亞洲環保會議」邀請丁志軍分享國家環保政策,並匯聚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官員講解當地綠色項目。同日舉行的「循環經濟:革新與創新解決方案」論壇,由商界環保協會專家探討循環經濟的商業應用,並首發《香港循環建築環境指南》,為建造業提供綠色指引。博覽第三日(30日)將聚焦「構建可持續未來:邁向淨零建築環境」及「綠色智慧出行」兩大主題,業界領袖將深入討論建築與交通運輸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合作。第六屆氫能經濟論壇,則將探討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發展機遇。

為推動環保意識普及,博覽最後一天將設為公眾日,免費開放予市民參觀。當日將舉辦多場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由香港天文台專家主講的極端天氣講座、海洋公園的瀕危物種保護分享會,以及多個環保工作坊和綠色市集,讓市民在互動體驗中學習環保知識,實踐綠色生活。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