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健保真能省錢? 專家警告:多數情況不會

隨著美國健康保險費用持續上升,不少民眾開始思考:沒有健保,醫療費會不會反而更便宜?專家指出,部分情況下現金自費確實能省錢,但風險極高,不可輕率以為醫療可以討價還價。

綜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媒體報道,部分醫院或診所為節省行政手續費,對自費患者提供「現金折扣」價,根據聯邦法規,醫院須公開折扣價格。

例如X光、過敏測試等項目,對持高自負額保單者可能便宜幾百美元。非營利醫院還必須為經濟困難者提供免費或減價醫療,即使對象有保險也適用。

但專家提醒,自費支出不會計入健保自負額或年度支出上限,一旦後續需要更多醫療,費用可能遠超預期。范德堡大學健康政策學者杜賽齊娜(Stacie Dusetzina)表示,即使現金價表面上打折,「最終可能比透過保險支付還貴」。

由於《平價醫療法案》(ACA)補貼年底將到期,中產階級保費明年將上漲。部分投保人考慮退保,但田納西正義中心執行主任強森(Michele Johnson)警告:「這就像玩俄羅斯輪盤。」她說,健康時放棄健保似乎節省,但突發疾病時將陷入財務危機。

健康保險雖不完美,但仍提供關鍵保障,包括自付上限、與醫療機構議定的低價及免費預防保健(如癌症篩檢、年度體檢、疫苗等)。南加大醫療政策專家達菲(Erin Duffy)指出,無保險者就診常被要求預付全額,或被轉介至其他醫師,風險極高。

對身體健康、醫療需求可預測者,自費進行單次低成本檢查如X光、CT掃描或購買學名藥,有時反而划算。但自費者無法享有保險的「協商價」,醫院開出的現金價往往比保險價高出一倍以上。

強森指出,一旦出現急診、手術或住院,即使打折,費用仍可能達數萬美元。無保險病人須支付全額,且在緊急事件後無法立即申請健保。ACA投保期僅限每年11月1日至1月15日,錯過後只能等到下一年。

她建議想省錢者先查詢是否有「聯邦認可健康中心」,這些診所獲聯邦補助,能為低收入或無保險者提供低價初級醫療。若需專科治療,醫師可能願意議價,但多要求全額預付。網站如 Turquoise Health 可查詢醫院常見手術的平均現金價。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