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錦州銀行迎來歸宿 獲工商銀行正式收購

銀行業傳來震撼消息,中國銀行業「老大哥」工商銀行(601398.SH)正式收購錦州銀行,這家曾經風光無限、後又深陷危機的城商行,終於迎來歸宿。

《星島環球網》記者 葉紫 上海報道

工行全面接手

10月26日,錦州銀行官網一紙公告,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經國家批準,工商銀行將正式收購承接錦州銀行的全部家當——資產、負債、業務、網點,乃至員工,統統由工商銀行接手。雙方已白紙黑字簽署《收購承接協議》。這意味著從今往後,所有錦州銀行的儲戶,將自動升級為「宇宙行」客戶。存款、理財、貸款等都將由工商銀行全權負責。

 

回首往昔,錦州銀行也曾是城商行中的「明星選手」。其成立於1997年,從遼寧錦州起步,一路高歌猛進,不僅把分行開到了北京、天津等一線城市,更是在2015年成立遼寧省首家金融租賃公司,風頭一時。

據其官網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錦州銀行資產總額為8265.52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為5747.87億元,存款餘額為4846.32億元,擁有省內外分行15家,發起設立太和錦銀等7家村鎮銀行,員工超6000名。

2015年-2017年,曾是錦州銀行的一段輝煌時刻。2015年12月7日,其成功在港交所掛牌,成為東北地區第三家港股上市的城商行,也是當地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416」正是錦州市的電話區號。2017年,錦州銀行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當期實現歸母凈利潤89.77億元,拔得東北上市城商行的頭籌。

登陸港股市場後,錦州銀行也夢想過回歸A股。2016年4月,該行聘請東興證券作為保薦機構,擬發行不超過19.27億股。但及至2018年12月12日,東興證券終止對其A股輔導備案。或許當時就有了強烈的風險信號。

2019年算是錦州銀行的重要轉折點,且很快爆出已病入膏肓。

資本市場最先傳遞異常,當年年報季,錦州銀行三次公告延遲發布2018年年報,中途會計師事務所閃辭,並稱其對錦州銀行的2018年年報審計期間,注意到有跡象顯示該行向其機構客戶發放的某些貸款,實際用途與信貸合同上的不符的情況。這些動態加深了市場疑慮,流動性風險顯現。

直至2019年8月31日,這份2018年年報才姍姍而來,彼時,市場才明白錦州銀行之前為何遲遲不肯「交卷」。

數據顯示,2018年該行凈虧損45.38億元,而前一年的凈利潤還高達90.9億元,同比降幅151.17%。巨虧主要來自高達236.84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且不良貸款率從上年度的1.04%猛增到4.99%,撥備覆蓋率從上年度的268.64%降到123.75%。

事實上,在錦州銀行出現風險苗頭後,央行和原銀保監會便已火速上線。

2019年6月,監管部門聯手地方政府,著手推動該行改革重組。當年8月,工商銀行子公司工銀投資、中國信達子公司信達投資、中國長城資產三家機構戰略入股,隨後新管理團隊加入。

2020年9月30日,錦州銀行的改革重組落地完成,風險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效。

內地首家港股退市銀行

2023年1月20日,錦州銀行在港股市場開始停牌。一年後的2024年1月26日,其發布要約收購,同年4月15日,錦州銀行從港交所退市,亦是中國內地首家從港股退市的銀行。九年間,錦州銀行從上市時首日開市價4.67港元,到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報1.38港元。

今年3月25日,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刊登的一則公告,披露了錦州銀行原董事長張偉的犯罪和違法所得情況。而張偉已於2019年12月19日去世。

據錦州市人民檢察院沒收違法所得申請書載明,犯罪嫌疑人張偉在任國有參股的錦州銀行董事長、行長、黨委委員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折合人民幣2.448億元(包括用於購買錦州銀行股份資金1.8億元、購買價值6480萬元房產一套)。其作為國有參股銀行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10月28日,截至上午收市,工商銀行收報7.96元,漲0.63%,總市值28370億元。公告顯示,該行三季報將於10月31日披露。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