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環球網報道,西貝預製菜事件熱度剛退去,又一家預製菜連鎖餐飲品牌向港交所「中式麵館第一股」發起衝擊。
星島見習記者 黃冬艷 廣州報道
證監會官網近日消息顯示,廣州遇見小麵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遇見小麵」)境外發行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將擬發行不超過2.35億股普通股,並在港交所上市。
事實上,今年4月份遇見小麵已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在5月份被監管層要求補充說明數據安全、境內募投項目審批、股權激勵方案合規性等問題,此後未有更多消息披露,直至近期相關招股資料失效自動過期,該公司又迅速更新了招股書。
《星島》記者瞭解到,急切的上市動作背後,或源自遇見小麵與投資股東簽有將於2028年3月到期的上市對賭協議,兩年半內若無法完成上市,則該公司需加價贖回相關股權。
「以價換量」失效
近年來,遇見小麵的新開門店數量一直在增加。2022—2025年上半年,其新開門店數量分別爲43家、92家、120家,63家,而在今年7月份至10月初逾三個月時間內,遇見小麵又迅速新開了40家門店。
截至2025年10月8日,遇見小麵的門店總數已達451家,其中內地440家,香港11家,另外還有101家新店籌備中,預計年內可突破500家,其中直營門店佔比近八成。
門店數量的迅速擴充,也令遇見小麵的營收規模在新增量的帶動下進入了急速上升通道。
2022—2024年,遇見小麵總收入分別約爲4.18億元(人民幣,下同)、8億元、11.5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6.2%,2025年上半年其營收同比再度增長33.8%至7.03億元。
但這樣的增長數量並未與質量成正比。若按利潤數據的變化來看,遇見小麵規模增長背後,卻是「以價換量」帶來的「增收不增利」漩渦。
2022—2025年上半年,遇見小麵淨利潤分別爲—0.36億元、0.46億元、0.61億元、0.42億元,儘管2023年已實現扭虧爲盈,但近幾年淨利潤幾乎只有營收的零頭,利潤率始終偏低。即便是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率,也僅5%左右。

在市場大環境走低的情況下,過去三年遇見小麵更是通過主動降價的方式攬客,直營及特許經營的門店訂單平均消費額逐年下降。
以直營門店爲例,2022年訂單平均消費額爲36.2元,2023年爲34.2元,2024年爲32.1元,三年內降價超一成,2025年上半年這種降價態勢仍在持續,進一步降價至31.8元。
另一組直營門店銷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遇見小麵直營門店在一線城市的銷售額下滑3.19%至3.34億元,同店平均消費額約爲31.2元,同比減少3.41%,翻座率亦從去年同期的3.7%略微下滑至3.6%。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遇見小麵直營餐廳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訂單總數約爲0.18億單,同比增長38.46%;但2025年上半年遇見小麵直營門店單店日均銷售額約爲1.12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1.24萬元,反而減少了約11.02%。
這也意味着遇見小麵的以價換量策略,雖然帶來了短期客流的增加,但在門店銷售額和淨利潤等核心數據上,成效卻並不明顯。
負債高增卻突擊分紅
儘管首次上市申請並不順利,但過去數年遇見小麵依然吸引了諸多投資界「大咖」的青睞。2014—2021年,遇見小麵先後獲得8輪近2億元融資,連鎖餐飲品牌九毛九、青驄資本、弘毅投資、高德福、碧桂園等先後成爲其戰略者,這也成爲其近幾年規模高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按招股書披露的計劃,2026—2028年,遇見小麵還計劃在內地及香港、海外分別新設立150—180家、170—200家、200—230家直營及特許經營餐廳。
以最低的數字來算,意味着未來三年該公司至少要在全球新開420家門店,與目前451家門店數量相比,幾近翻倍,且擴張重心將在利潤更高的香港及海外市場,意欲藉此平衡規模與利潤。
但高增長往往伴隨着高投入,尤其在自身利潤尚未與規模成正比的情況下,按招股書披露的一家門店70萬—90萬元的前期投入算,數百家新店計劃背後,至少需3億元左右的投入,資金的渴求程度亦顯而易見。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遇見小麵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分別爲1.05億元、2.45億元、3.13億元、2.02億元,同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爲0.37億元、0.27億元、0.42億元、0.5億元。
儘管現金流相對穩定,但高增長帶來負債持續走高問題日漸突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遇見小麵流動負債淨額一路增長,分別爲1.49億元、1.87億元、2.42億元、2.5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星島》記者瞭解到,遇見小麵還在引入碧桂園總額爲3000萬元的戰略投資時簽署了對賭協議,若2028年3月11日前公司未能實現上市,將需要贖回後者48.7萬元實繳資本的全部或部分,贖回價爲原發行價加按7%年回報率及相應股息等。
截至2025年6月,遇見小麵的贖回負債約爲0.45億元。
然而在宏大的發展計劃下,上市融資之路尚未明晰,資金並不算寬裕的遇見小麵,卻在2023年、2025年分別派息分紅0.195億元、0.147億元,共計0.342億元。
截至2025年6月底,遇見小麵的保留利潤約爲0.361億元,意味着在上市前,該公司通過突擊分紅的方式,分掉了近半的利潤。而按股權比例算,持有超七成股份的創始人團隊,宋奇與羅燕靈夫婦及蘇旭翔三人至少拿到了約0.24億元。
星島視角
遇見小麵並非首個向港股中式麪館第一股髮起衝擊的餐飲品牌。早在去年就已有消息稱內地連鎖品牌和府撈麵將奔赴境外上市,且後者此前也獲得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融資。
近幾年和府撈麵也在以降價和快速新開門店的方式「跑馬圈地」,卻也因此導致連年虧損,最終不得不一面開新店,一面大幅裁員,引發市場質疑。或也因此,在傳出上市消息後一年多,目前和府撈麵仍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
餐飲行業的競爭從來都異常激烈,前車之鑑下,同樣面臨規模與利潤平衡問題的遇見小麵,二次遞表後能否講述一個令資本市場信服的故事,仍是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