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芷茵
朋友投訴孩子停不了地打機,我在提供一些實用管教方法時,安撫憂心的媽媽:「自律與一個人的成熟度有關,在孩子能夠『自律』之前,用『他律』來輔助是必經之路。」科學點分析,自律與人類的腦前額葉功能有關——腦前額葉被稱為大腦的「理智中心」,掌管評估風險、決策、長期規劃、抑制衝動及自我控制,而腦前額葉要到一個人約25歲才算成熟。
那麼,25歲以上的成年人理應就能夠自律吧?當你被眼前的糕點吸引,想到會肥,能忍住不吃;知道早睡對身體有益,明明在追劇,也能在適當時間按停,明天再續;甚至,每天準時上班、能夠持之以恆地做運動、管控自己的屏幕時間……這些看似尋常之事,要認真做起來,牽涉的也就是驚人的自律。
根據心理學與倫理學的觀點,自律包含四個面向:一、自我決定力:獨立於外界壓力之下,自行選擇行動方向;二、自我約束:能抑制欲望與衝動,在無人監督下亦能堅守原則;三、自我管理:合理規劃時間與行為,持續穩定地追求長期目標;四、責任意識:對自己的人生、工作與社會角色負責任。要做到其實不易,最具挑戰性的一點是「持續穩定地追求長期目標」,一暴十寒是馬上要算零分的。
網上文章提到:「世界上最厲害的人,是說起床就起床,說睡覺就睡覺,說做事就做事,說玩就玩,說收心就收心。這叫做:自律。」
我無法不認同。一個人能夠抵禦誘惑和軟弱,不受環境或情緒動搖,持續地自我管理,有時還得對自己狠心,在背後驅動的就是長遠的視野和堅如磐石的信念,是真的很值得佩服,甚至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