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戰爭改變新州巴勒斯坦小鎮

2023年10月7日前,薩爾曼(Naser Salman)遵循兩條原則,不在公開場合哭泣,不在其他男性面前流淚。然而,在加沙的阿克薩烈士醫院擔任一個月護士後,這位37歲的新州克利夫頓(Clifton)居民目睹了帳篷內家庭被轟炸、兒童死亡的慘況。10月19日,他在新州帕特森(Paterson)的烘焙店內分享加沙經歷時,淚流滿面。其友拉赫曼(Zahed Rahman)輕拍其頸以示安慰,隨後也潸然淚下。薩爾曼說,「我從未當眾哭泣,我對世界的看法已徹底改變。」

《紐約時報》報道,帕特森是新州巴勒斯坦社群的中心,位於曼哈頓以西15哩,南帕特森區猶如獨立國度,阿拉伯語為主,許多商家懸掛巴勒斯坦旗幟,主街部分路段於2022年5月正式命名為巴勒斯坦路。當地居民多與加沙或約旦河西岸有直接聯繫,兩年來持續收到親屬發來的轟炸、房屋毀壞及平民傷亡的訊息。趁近期脆弱停火,社群成員反思戰爭如何深刻改變他們。

克利夫頓巴勒斯坦美國社區中心執行主任穆斯塔法(Rania Mustafa)表示,「面對種族滅絕,你必須接受心理治療。」其父迪亞布(Diab Mustafa)出生於澤西市,曾在西岸度過童年,戰爭開始後每日觀看加沙的慘烈影片,後因抑鬱退出社交媒體。

46歲的拉赫曼來自印度家庭,在澤西市長大,原本追求典型美國生活,戰爭改變了他的目標。他辭去大學醫院的護士工作,兩度赴加沙志願服務,目睹流離失所的孤兒躺在父母墳旁。回新州後,他不再追求豪宅名車,前往華盛頓遊說國會支持停火。南帕特森商家協會主席奧德(Raed Odeh)表示,911事件後市警務處對穆斯林的監控令社群恐懼,但近年隨著主街更名及加沙戰爭,巴勒斯坦旗幟與歷史壁畫增加,吸引全美中東遊客,訪客人數增至每周2.5萬。本報訊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