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積極加速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 18日 )發表網誌,指位處北都的沙嶺數據園區用地日前正式招標,該地盤總面積約為116 365平方米,最高樓面面積可達250 000平方米,當中不少於70%的樓面面積須作數據中心用途。沙嶺作為現時北部都會區推出的最大產業園區,既體現了香港人工智能發展的優先布局,亦為北部都會區的產業發展拉開序幕。他指「沙」是半導體原料硅(矽)的重要來源,「沙嶺」的即將崛起,或許預示着香港正迎來「硅(矽)谷時刻」。
沙嶺屬現有「熟地」可作即時發展
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重新審視沙嶺原先興建骨灰安置所的規劃,並將兩公頃用地改作創科及相關用,其後進一步擴大發展用地至約10公頃。相關土地改劃程序於2024年啟動,明確將沙嶺定位為國際數據園區。該局先後進行了兩次市場意向調查,每次均收到超過10份來自本地及海內外的意見書,業界普遍對沙嶺改建為數據和相關產業園區表示歡迎。
沙嶺數據園區將為區內其他創科產業發展帶來示範效應
他表示,沙嶺數據園區規模較大,當局在制定招標文件時加入相關條款,並採用「雙信封制」投標安排。非價格建議和價格建議的比重分別為70%和30%。非價格建議的評審考量包括擬發展數據園區的總體投資、算力規模、園區的投產日期、預計可創造的經濟產出和技術性職位、過往開發高端數據中心經驗及創新建議等,通過綜合考量非價格建議和價格建議,選出最能發揮用地潛力的方案。中標者須與政府簽訂服務契約,當中列明中標者在投標時提交的承諾,以便政府監察其執行情況。另外,中標者還須交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以確保能夠按時、按質兌現其投標時所作出的各項承諾。他相信,沙嶺數據園區作為北部都會區發展的一個重要實踐,將會為區內其他創科產業的發展帶來示範效應。
他表示,沙嶺處於羅湖口岸及文錦渡口岸的中間位置,北面面向深圳羅湖中心區域,是深港口岸經濟帶的核心地區,有條件吸引港深兩地和大灣區其他地方的技術和人才等資源,有利匯聚海內外數據及發展相關產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若沙嶺發展成為國際數據園,將可帶動整個大灣區數據和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並將其經濟效應輻射至周邊國家和地區,強化國際產業聯繫,有利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和響應國家「人工智能+」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