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遊艇經濟,包括推動「遊艇自由行」及增加遊艇泊位。有本港業界人士表示,「遊艇自由行」勢必帶動本港遊艇數量的增長,對本地經濟有顯著拉動作用;亦有內地業界人士指,香港自然與城市資源兼備,對內地船東具備吸引力。投資推廣署表示,為配合遊艇經濟發展,《施政報告》提出在「機場城市」等4地加設遊艇泊位及相關設施,相信可吸引更多市民及外資參與。
頂級遊艇展 30艘國際及內地品牌船艇展出
被喻為頂級遊艇展的第三屆《海上奢華盛會(Festa Nautica 2025)》,昨日起一連三日在愉景灣舉行,展出約30艘國際及內地品牌船艇,數目為歷年之冠,更首次迎來中國內地參展商 — 包括珠海市金灣區遊艇產業發展協會,展示完善的遊艇產業鏈及高效的跨境服務模式。





香港興業國際集團酒店業務營運執行副總裁麥偉森表示,「遊艇自由行」勢必帶動遊艇展規模及遊艇數量的增長,公司計劃在5年內把香港的遊艇展打造成能與新加坡、摩納哥等國際知名遊艇展比肩的盛會。他指,過去香港對入境船隻的管控較嚴、流程較多,但近年政府已積極放寬政策,效果逐漸顯現,今年已有更多船東願意來港參展。
對於外界指內地考試制度與香港不同,可能導致標準不一,他認為不必過慮,「正如港車北上與粵車南下一樣,兩地早已建立成熟的互認機制,香港的法治與監管體系一向享有良好口碑,內地的制度規範亦日趨完善,兩地合作完全可行。」
談及泊位問題,他指,香港登記的遊艇數量遠超泊位供應,但認為不必過分擔心,因為「遊艇自由行」多屬短期停留,同時政府已計劃新增泊位,足以應付需求。他又指出,遊艇並非「有錢人的玩具」,而是逐漸平民化。遊艇產業能帶動整體旅遊經濟,船東除了購買遊艇,還涉及加油、維修等消費,對本地經濟有顯著拉動作用。
投資推廣署:4個項目各有特色 將形成協同效應
投資推廣署行業專家組2運輸及物流/工業總裁王國藩表示,為配合遊艇經濟發展,《施政報告》提到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紅磡站臨海項目,以及「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建設,新增設施將帶動遊艇租賃及維修等相關產業,吸引更多市民及外資參與。

他形容,4個項目各有特色,將形成協同效應,例如「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可結合私人飛機中心與藝術畫廊等設施;紅磡兩岸風景優美,發展模式類似全球知名的摩洛哥遊艇中心等。

珠海市金灣區遊艇產業發展協會會長陳弘文表示,香港是華人地區遊艇使用最普及的城市之一,市場潛力巨大,加上香港自然與城市資源兼備,海水清澈、島嶼眾多,擁有多個設備先進的遊艇會與碼頭,政策亦逐步放寬,對內地船東具備吸引力。他提出「前店後廠」模式,香港負責展示與推廣,珠海則承接製造與維修,形成互補,相信「遊艇自由行」推出後。將釋放很大的商機。
首次參展的內地遊艇公司負責人陳耀華期望港府能放寬政策,讓內地船東來港更便利。
今年遊艇展展出多款價值數千萬的頂級遊艇亦同場亮相,包括由 Shadow Marine打造的Motor Yacht Global,該遊艇長64.52米,船體採用鋼製結構,上層建築為鋁製,並配備了直升機停機坪等,主甲板上設有6間帶私人陽台的客艙,可容納12位賓客。
記者: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