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杉磯縣周五確認第3宗可能更嚴重的猴痘(mpox)「Clade I」個案,當局正調查是否已在社區開始傳播。這3宗病例均在本周公布,為美國首次在無高風險地區旅遊史人士中發現同型個案。
據報,首宗為長堤市(Long Beach)居民,周二公布;第2、3宗分別於周四與周五通報,患者皆為洛縣居民。3名患者均曾入院,現已在家康復。洛縣公共衛生局表示,現時未發現病例之間有明確關聯。洛縣衛生官戴維斯醫生(Muntu Davis)稱:「第3宗個案無旅遊史,令人憂慮本縣可能出現本地傳播;我們正與合作夥伴追查潛在來源與傳播途徑。」
長堤市長李察遜(Rex Richardson)表示:「整體公眾風險仍低,但我們非常重視,這凸顯持續監測、及早應對與接種疫苗的重要。」
「Clade I」與2022年引發全球疫情的「Clade II」不同。前者或致病情更重、傳播力更強,包括透過親密接觸(如按摩、擁抱及性行為)傳播。加州衛生署曾指,「Clade I」歷來病情較重,但近期個案在獲得良好醫療下,臨床表現未必如以往嚴重。
猴痘主要經親密接觸傳播,包括體液、病灶、共用床上用品或衣物,以及接吻、咳嗽與打噴嚏。典型症狀為臉部、身體及生殖器出現皮疹或似青春痘、膿疱的病灶,並可見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痛、淋巴結腫大,亦可能出現喉嚨痛。長堤市衛生局呼籲,出現不明皮疹或病變者應避免性行為與親密接觸,並盡快求醫;如有症狀亦應檢測。
「Clade II」自2022年起在美國持續低度傳播。今年截至目前,洛縣已通報118宗「Clade II」病例。疾控中心(CDC)指,「Clade I」對美國一般民眾風險為「低」,對多性伴侶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者風險為「低至中」。
在本周以前,美國累計僅6宗「Clade I」個案,均與中、東非等地區旅遊有關且彼此無關聯。CDC並指,中、東非累計已有逾4萬宗「Clade I」個案;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除性接觸外,亦見與受感染野生動物接觸、以及擁擠家庭中的家戶接觸等傳播模式。另有多宗旅遊相關個案見於亞洲、澳洲、歐洲與南美。
預防方面,兩劑「Jynneos」疫苗可用於防範猴痘;僅接種過1劑者,無論間隔多久,皆可補種第2劑。疫苗資源充足,可於Walgreens、CVS等藥局接種;民眾亦可透過製造商Bavarian Nordic或洛縣公共衛生局網站查詢接種點。
符合接種資格者包括:過去兩周內接觸確診者;男同性戀、雙性戀及其他男男性行為者;跨性別、非二元或性別多元人士;愛滋病感染者;符合或正在使用性行為或注射藥物暴露前預防藥物者;將前往撒哈拉以南非洲或有「Clade I」疫情地區的旅客;計劃參與商業性活動或高風險性場所者;與高風險伴侶有性接觸者;以及具有職業暴露風險的特定實驗室人員。▍本報訊 ▍

圖片顯示在馬里蘭州德特里克堡實驗室培養細胞中發現的mpox顆粒(紅色)。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