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芝加哥的「鼠洞」(rat hole) ( 圖 ) 地標引發網民熱議後,動物學家相信,留下印記的應該是松鼠,而不是大眾普遍猜測的老鼠。
美聯社報道,紐約理工學院、田納西大學以及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員15日聯合刊登報告,嘗試解釋芝城「鼠洞」的形成原因。報告表示,留在水泥行人道的「鼠洞」輪廓清晰,不但酷似被壓扁的老鼠,而且身軀、四肢、尾巴等細節俱全,難怪引發民眾聯想,但從科學角度分析的話,輪廓的前肢太長、4隻腳爪各有3趾,都不符合老鼠的特徵,反而與松鼠、麝鼠的特點吻合。此外,鋪設道路的工程往往在日間進行,動物只能在水泥未乾時留下印記,考慮到老鼠傾向夜間出沒,因此機會也不大,現反芝加哥常有「東部灰松鼠」(Eastern gray squirrel)出沒,相信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一隻松鼠從樹上失足掉落地面,結果留下了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