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郵報》評論——中國近期突然擴大對稀土礦物的出口管制,這一令美國特朗普政府猝不及防的舉動,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北京方面一項醞釀多年的戰略反擊。通過將自身在全球關鍵原材料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武器化」,中國正試圖以此為最強籌碼,迫使美國撤銷其在電腦芯片等高科技領域對華的技術封鎖,並確保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複製美國模式,打造「王牌」
評論指出,中國之所以能打出這張「王牌」,源於其數十年來在全球稀土產業鏈的深耕。目前,中國佔據全球70%的稀土開採和90%的加工份額。更重要的是,分析人士指出,北京精心研究並複製了美國自身的出口管制體系,甚至堵上了其漏洞,從而建立起一套強有力的反制工具。此舉的直接目的,被認為是針對美國對華的芯片技術封鎖,意在通過施壓換取美國在該領域的「相互放鬆」。
精準施壓與全球影響
中國的新管制措施極為全面且嚴厲。從11月8日起,17種稀土中的12種將受到出口管制。更具震撼力的是將於12月1日生效的全球許可要求:世界上任何公司,只要其出口的稀土磁鐵或半導體材料中含有哪怕0.1%源自中國的受管制金屬,就必須向北京申請許可。這一規定賦予了中國對全球高科技供應鏈前所未有的控制權,其潛在的破壞力遠超傳統的關稅戰。
意在長遠的供應鏈控制權
分析認為,北京此舉不僅是為了短期談判,更是著眼於長期的戰略目標。隨著美國日益重視並試圖建立不依賴中國的替代供應鏈,中國正通過管制措施來 preemptively 維持其主導地位。新規不僅限制原材料本身,還包括了對稀土開採和分離技術及機械的出口限制。中國券商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表示,這將幫助中國「加深護城河」,使其他國家建立獨立供應鏈的難度和成本顯著增加,從而鞏固中國的長期戰略優勢。
世界兩大經濟體的領導人似乎正試圖緩和局勢
特朗普上週五威脅要取消與習近平的會晤,並於11月1日對中國商品加徵額外100%的關稅,但他在周日似乎軟化了語氣,將這些措施輕描淡寫為習近平有「糟糕的時刻」。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一告訴福克斯商業頻道(Fox Business),緊張局勢已「大幅緩和」,預計特朗普仍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與習近平會晤。中國商務部週二強調與美國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並表示兩國「有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北京沒有顯示出任何逆轉其稀土管制方針的跡象。
來源:華盛頓郵報
封面來源:美聯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