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美聯社最新調查披露,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在遣返行動中使用名為「WRAP」的黑黃相間全身束縛裝置,導致部分被遣返移民在飛行途中長時間被固定,甚至出現酷刑與濫用爭議。該裝置原設計目的為防止暴力與自殘,但在實務上已成為被控「懲罰與恐嚇」的工具。
「WRAP」於1990年代末首度出現於美國執法系統,旨在取代「綁豬式」捆綁法,以避免被拘留者因手銬或體位壓迫窒息死亡。其設計可限制被拘者俯臥並保持呼吸暢通,最早廣泛用於加州監獄。根據製造商Safe Restraints公司資料,目前全美已有超過1,800個執法單位或監獄採用,累計銷售超過1萬套。公司執行長查爾斯哈蒙德(Charles Hammond)表示,為ICE特製的版本經過修改,可在長途飛機與巴士移送中使用,並配有前方固定環及「柔性肘部束帶」,讓被拘者能有限度地進食與飲水。

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量身定制的WRAP約束設備。美聯社
美聯社報導指出,ICE自歐巴馬政府2015年底起開始採購「WRAP」,至今國土安全部(DHS)已支付26萬8,523美元,其中約91%支出發生於特朗普政府任內。ICE拒絕提供具體使用紀錄,也未透露該裝置在歷屆政府中使用頻率。
五名曾遭ICE遣返的移民向美聯社表示,他們自2020年起在飛行途中被「WRAP」束縛數小時;另有四國家屬與目擊者指稱,今年至少有七名移民同樣遭遇。美聯社發現,儘管國土安全部民權處在2023年內部報告中已警告WRAP的潛在致命風險,ICE仍繼續使用。該報告提及多起地方執法部門使用「WRAP」後導致死亡的案例,而美聯社也追查到過去十年間全美至少十二起死亡事件,驗屍結果顯示「束縛」為死因之一。
國土安全部發言人崔莎麥克勞克林(Tricia McLaughlin)僅以書面聲明回覆稱:「在遣返航班上使用束縛具是ICE的長期標準作法,也是保障被拘者及執法人員安全的必要措施。我們的操作符合法律標準,與其他執法機構一致。」然而,該部門並未說明所指「其他機構」為何,也未透露具體程序。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